、优衣库、GAP、ZARA及KM等国际流行快消品牌在国内市场上表现火热,KM男装品牌尤为出色,今年前四个月在多个城市增设了多达28家线下门店。
在国际品牌大肆扩张的国内快消品牌的表现却显得相对平淡。为何国内外快消品牌的发展出现了如此显著的差异?为何业内人士认为国内快时尚缺乏独特魅力?
国内品牌:价格竞争激烈,陷同质化困境
分析原因,关键在于定价策略。在快时尚服装市场中,主打产品更新迅速、资金流转迅速,其主要面向的并非是高端消费,而是追求时尚感而又对价格敏感的中低端消费人群。这就导致了快时尚品牌的商品必须维持低价格。低价就像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通过薄利多销获得大量订单;受到“价格与品质挂钩”的消费观念影响,低价往往被消费者解读为质量不佳、设计感不足的象征。
在本土快时尚品牌自主研发能力有限、消费者普遍偏际品牌的大环境下,许多国内快时尚品牌为争夺市场份额,常采用抄袭、跟随国际品牌的策略,并主要依靠价格战来竞争。由于快时尚模式的利润空间本就不大,激烈的价格战进一步压缩了品牌的利润空间。这导致一些本土品牌在应对微薄利润的价格战时,忽视了设计及品质的投入,从而加剧了国内服装行业的同质化现象及质量下滑问题。
国外快时尚品牌的进入加剧了市场竞争,而国内品牌又在内部中为争夺市场份额而陷入价格战……在这种新常态下,原本就采用粗放式管理、技术上落后于国外的国内快时尚品牌更是雪上加霜,面临被淘汰的命运。
对于国内快时尚品牌来说,如何在保持低价的基础上跳出价格战的恶性循环,是当前最需考虑的问题。
国外品牌:低价与差异化并存
相比之下,国外快时尚品牌显得更为从容。他们提供的亲民价格与优质产品无疑受到了消费者的热烈欢迎。即使是2014年才进入国内的北欧设计师快时尚品牌KM,也能在短时间内稳住脚跟,并在四个月内迅速扩张至28家门店。
这种迅速扩张背后,是KM在保持大众化价格的通过精细化管理来控制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和时尚感。更重要的是,他们拥有每周两次的高频上新频率。在“互联网+”盛行的时代,这种高频次的产品更新正好迎合了人们对时尚认知的快速变化,为KM塑造了“时尚、优质、低价、丰富”的品牌形象。
如果把时尚看作是一股不断涌现的,那么像KM这样的国外快时尚品牌就是追风的前沿。他们为国内消费者带来了价格低廉、色彩多样、款式新颖、工艺精良且具有个性的服装。这不仅迎合了大众的消费能力,也提供了高性价比的差异化穿着体验。这也是国外品牌受欢迎的原因所在,恰恰是国内品牌所欠缺的。
价格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国内快时尚品牌应设法跳出价格战的泥潭,寻找新的竞争方式,实现差异化竞争。只有将低价格与高品质相结合,打造出真正令消费者满意的“馅饼”,才能赢得市场,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