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Intel平台都备受追捧,但每次升级换代总会让人爱恨交织。Intel的CPU针脚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进行了重新定义,这往往意味着主板和CPU的淘汰,让人不禁羡慕AMD的AM4接口,已经五代没有更换过针脚。
下面我们就来简单聊聊Intel的针脚定义(以酷睿系列为例)
对应主板:
H55、P55系列主板
对应CPU:
I3系列:早期500系列CPU
I5、I7系列:早期700系列CPU
点评:
初期Intel处理器的功耗较大,CPU积热明显,因此针脚的更换频率相对较高。
对应主板:
LGA 1155平台包括H61、H77等系列主板
对应CPU:
I3系列:包括3000系列CPU,如i3-2121、3220等
I5系列:包括4000和5000系列CPU
I7及至强E3系列:如2600、3770等
点评:
从三始,Intel进入了“挤牙膏”的历程,性能提升虽然有限,但在二手市场上,某些旧型号仍然活跃。
对应主板:
LGA 1150和LGA 1151平台的主板,如H81、B85和H110、B150等
对应CPU:
I3、I5系列延续四代,如4430、4440等
I7及至强E3系列延续至六代
点评:
四代CPU在性能上相对复刻三代,虽然有些微小的提升,但总体上说,六代引入了K系列的超频处理器。
六代E3处理器的“封杀”却引起了一定的争议。虽然专业板能够暂时弥补这一缺陷,但价格远高于普通版。
对应CPU:
八代和九代的I3、I5、I7及至强I9系列CPU
点评:
八代和九代的处理器打破了以往的固有模式,引入了新的技术。十代更是推出了性价比极高的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Intel不断更新换代,但针脚的更换频率仍然较快,这无疑增加了消费者的选择难度。这也催生了二手市场的活跃,让消费者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从一至七代的“挤牙膏”到十代的良心之作,Intel的历史可谓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程。虽然有时候会让人感到困扰,但正是这种不断的创新和进步,才让我们的选择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