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一:长度的测量
1. 测量之基本概念:把未知的长度与已知的标准进行比对。
① 工具的选择:其中最普遍的测量工具为刻度尺,包括直尺、卷尺等。
② 刻度尺的使用步骤:
(1)选择:根据实际需求挑选合适的刻度尺。
(2)观察:先看零刻度线是否清晰,再查量程和分度值。
(3)放置:测量时,刻度尺要沿着所测直线(与物体且不倾斜)。避免使用磨损的零刻度线。
(4)读数:视线需与尺面垂直,以获取准确读数。
(5)读出数值:精确测量时,需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并记录。
(6)记录:记录数值的格式为“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2. 长度的单位概述: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符号为m。比米大的单位有千米(km),比米小的单位则有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以及纳米(nm)等。
3.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列举:
(1)积累法:用于测量微小长度或质量时,因工具限制而采用的测量方法。例如,无法直接用普通刻度尺测量一张纸的厚度,可以采用测多张纸的累计厚度再除以张数的方法。
(2)化曲为直法:利用棉线顺着曲线摆放,标记起点和终点后,拉直线进行测量的方法。例如,地图上测量两地距离时可以采用此法。
(3)组合法:利用两个三角板和一个直尺来测量直径的方法。
(4)滚轮法:用于测量操场或曲线长度的方法,利用已知周长的沿线滚动计数圈数进行测量。
(5)仪器法:借助科技仪器直接测量长度。例如,潜水艇使用声呐来测量与障碍物的距离。
4. 误差与错误的区别及处理:
误差是在正确测量的前提下,所测数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由于人眼无法精确估读,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尽量减小。要减小误差,需选用高精度的测量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