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上元初年(唐朝上元初年陆羽写了什么三卷)

2025-02-0706:39:29生活经验0

本人素来有些历史文化积淀。一日品茗之际,被稚子问及的“茶圣”属于哪个朝代。我一时语塞,随口应答道:“宋代的?”心中却是犹豫。

稚子听后笑着纠正:“父亲的文化典藏莫要写进《掌心春秋》哦。”

如同许多酒客不知刘伶,众多茶人也不一定了解“茶圣”陆羽及其所属的朝代。

虽然不知道“茶圣”并不会影响文化修养,但了解历史和历史人物仍是十分必要的。

我随口猜测的“茶圣”朝代与实际有所偏差,虽接近宋代,但也有几百年之差。

查阅史书才知,“茶圣”陆羽实际上诞生于唐朝开元年间。

陆羽,字鸿渐,是唐朝复州竟陵(现今湖北天门市)人,有着“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以及“茶山御史”的别号。

他是唐代著名的茶学家,后人尊称为“茶仙”,封为“茶圣”,奉祀为“茶神”。

自青年时期起,陆羽就对茶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致力于对其展开调查与研究。

他精通茶树栽培、育种、加工技术,擅长品茗著述,凭借自己的努力与影响力推动了茶文化的繁荣,为世界茶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据史载,唐朝上元初年(760年),陆羽隐居于苕溪,根据平生积累的经验,撰写了《茶经》三卷,对茶叶的历史、性状、品质、产地、加工、烹饮、等方面进行了科学的总结论述。

陆羽的轶事典故也颇为传神:据《新唐书》和《唐才子传》所述,陆羽因相貌丑陋而被父母遗弃,后被龙盖寺住持僧智积禅师收养。

少年时期的陆羽曾占卦自定姓名,并以“鸿渐”为字。

虽然被僧人收养,但他并未选择皈依佛门。十二岁时,因厌倦了寺中单调的生活,他选择离开加入了一个戏班子,成为了一名优伶。

陆羽虽外貌丑陋、说话口吃,但他机智幽默,擅长扮演丑角,并以此经历编写了笑话书《谑谈》。

在朋友的资助下,唐天宝十五年,陆羽出游巴山峡川考察茶叶生产情况。他沿途仔细记录、虚心请教、认真观察,收获颇丰。

安史之乱后,他游历江南的舒州、湖州等地并定居于此。他以茶民为友、以茶叶为伴,实地考察资料为《茶经》的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陆羽来到升州(今江苏南京),寄居于栖霞寺。他专注于钻研茶事。次年旅居丹阳。上元元年(760年),他又回到苕溪隐居山间闭门著述《茶经》。

在写作期间,陆羽时常深入农家、采茶觅泉、评茶品水。他或诵经吟诗或杖击林木手弄流水。每当夕阳西下日黑兴尽之时他便号泣而归。

他对茶的研究痴迷至极终成远近闻名的茶叶专家。

据说唐代竟陵积公和尚善于品茶不仅能鉴别所喝之茶还能分辨沏茶之水而且能根据口味判断煮茶人。当皇帝召见并测试他的品茶本领时积公和尚因只饮得陆羽所煎之茶而对其赞不绝口。

皇帝闻其名后命人寻找陆羽进宫献艺。虽外貌不扬但陆羽出言不凡知识渊博赢得了皇帝的青睐与众人钦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