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我回到小区,目睹了两位老奶奶在夜色中挥动球拍,尽情地打着羽毛球。她们的身形虽有些佝偻,但那股活力却仿佛将时光拉回到了孩提时代。
我静立一旁,欣赏这温馨的画面,原本心中郁结的不快似乎在悄然间得到了舒缓。我深知,这一切的源头,都来自于内心深处的“焦虑”二字。
焦虑于看到身边的同龄人事业有成,而我却仍在为生活奔波;焦虑于父母的不断催促,希望我能早日成家立业;焦虑于爷爷奶奶的老去,不知道我们还能相伴多久。这种焦虑如同阴影,时不时地笼罩在心头。
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却在不断地提醒我:急躁不能解决问题。看到清晨镜中增添的白发,读过一本书却未能立刻领悟深刻道理,写下一篇文章却未能如愿得到回馈,在朋友圈发布心情却未能得到预期的安慰,学习一门课程却迟迟不见成效……这些都在告诉我,过于急切地追求结果,只会让我错过现在和未来。
我渴望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却从未给予足够的耐心与坚持。然而生活却像是一位智者,不断地向我传递着它的智慧。它告诉我:“操之过急就会失败。我需要等待,需要承受时间的寂寞,需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将时间投入到沉闷、晦涩的时光里,然后‘我想要’的一切才会慢慢传递到我手里。”
于是,我明白了生活的真谛:只需做好眼前的事,不必过分关注未来。正如诗句所言:“但知行好事,莫问前程。”这句话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前行的道路。
这两句诗的出处是五代诗人冯道的《天道》。冯道身历五代十国的纷纭乱世,却始终身居高位,被誉为“不倒翁”。他的一生是对“但知行好事,莫问前程”这十个字最好的诠释。他告诉我们:不是两手一摊的不作为,而是竭尽所能之后的不强求。
冯道还有一首有名的诗《偶作》,其中写道:“但教方寸无诸恶,狼虎丛中也立身。”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心存善念,即使在困境中也能安身立命。这与我们的人生哲理是相通的——做好自己,修养自己,强大自己,学会等待与坚守,一切想要的终会顺其自然地到来。
《时间之书》的序言里写道:“年轻人,你的职责是平整土地,而非焦虑时光。你做三四月的事,在月自有答案。”这句话也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生命中的每一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风景,每一个阶段都有它的收获。不必过于心急,按部就班地去做自己该做的事,慢慢地你会发现,一切你想要的,已然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