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公里跑步标准时间(10km正常人要跑多久)

2025-02-0711:04:26常识分享0

无论是在清晨还是夜晚,持续进行10㎞的慢跑,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可能会导致肌肉流失。

我们进行跑步锻炼的初衷是为了强身健体。最为合适的跑步方式是采用有氧慢跑,每次持续40~60分钟,跑三天休息一天,或者跑四天休息一天,这样能够让身体得到充分的恢复。

如果每天早晚都坚持跑10km,这样的运动量属于超负荷运动。长期下来,身体会出现疲劳累积,进而演变为深度疲劳。深度疲劳是跑步训练的大忌,它不仅会增加受伤的风险,还会使人感到极度疲惫、精神不振,长期如此,会背离我们锻炼身体的初衷。

早晚各进行一次跑步,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准备、热身、跑步、拉伸等一系列流程至少需要耗费一个半小时左右。我们除了要工作、学习和生活,普通人并不需要把宝贵的时间全部投入到跑步上。

普通跑者在有氧慢跑时的平均配速通常在6分钟以外,完成10km的路程大约需要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

跑步是一项需要消耗能量的运动。为肌肉提供能量的主要物质是糖、脂肪和蛋白质。我们体内的能量储备是有限的,通常只能支持我们进行大约一个小时左右的慢跑。

当连续跑步超过一个小时时,体内的能量储备消耗殆尽后,身体只能分解肌肉中的蛋白质来补充能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掉肌肉”现象。

为了防止在有氧慢跑过程现“掉肌肉”的情况,我们通常会将每次的慢跑时间控制在40~60分钟这个范围内。这样既能最大化锻炼效果,预防伤病,又能避免身体过度消耗肌肉蛋白质。

例如,如果在早上进行一次10km的慢跑后可能会出现“掉肌肉”,如果晚上再重复同样的运动量,那么肌肉流失就成为了一种可能性。

在我们周围,不乏有人选择每天两次长跑或者一次半程马拉松。仔细观察后你会发现,他们往往显得瘦弱、面色憔悴,而且他们的跑步能力提升也并不明显。这表明,跑步必须建立在科学合理的基础上。

如果没有良好的营养补给、科学的恢复手段以及必要的抗阻训练,普通人最好不要尝试每天早晚各慢跑1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