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重要的节点,
乃是开始与结束的交汇。
始为一眸纯澈的希望,
终为回首世事的沧桑。
当这起点与终点相接,
人生的真谛瞬间洞明,
人生的滋味则铺天盖地。
小说,书写人生深味,
最浓之处即在始末之间。
四大名著以诗词启幕收尾,
无论喜乐或是哀悲,都富含诗意。
《红楼梦》中,
情长,终归梦一场。
红楼之梦是一场戏,
戏里戏外,梦醒梦迷。
开篇词道出“开辟鸿蒙,谁为情种”,
只因情浓,衍生此书。
试看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曹公言其“大旨谈情”,
情天恨海之中,人皆情种。
流落场,充斥的是奈落、伤怀、寂寥、愚衷,
纵使金玉满堂,也终归一场追怀与悲悼。
人间,终究是虚妄。
《三国演义》中,
心机、天机、契机并存。
其开篇借用大学问家杨慎之词,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三国故事从开始到结束,其实是一场后果前因,
你若懂得过程,看到结局,方能领悟最初。
这或许就是返本归元、返璞。
开始也是结束,三国的故事如闭合之圆。
人间争夺本是这样循环不尽。
《水浒传》里,
大体说来就是一个“义”字当先、替天行道的故事。
扑面而来的是草莽英雄气,江湖侠义志,无尽悲凉意。
其开篇词流露之气,虚名薄利不关愁。
然而结尾的诗却流露出“尘归尘、土归土”的悲凉。
英雄们的故事和结局,带着无奈和不得已。
《西游记》则是一部“悟书”。
始于慈悲,终于觉悟。
此书以佛家主题为主旋律——慈悲与觉悟。
开篇诗说混沌鸿蒙、开天辟地之后便落在仁善二字上。
结尾处则再次强调了慈悲与觉悟的主题。
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无数误会和委屈、挫折和历练后终得觉悟。
这觉悟来自慈悲之心与觉悟之求并非因了欲望与执念。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也正是此书所要传达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