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道主俄罗斯在揭幕战上以5-0大胜沙特,这一精彩瞬间在电视上不断重播。随后的比赛日,三场跌宕起伏的比赛再次让球迷的肾上腺素直线飙升。绝杀、乌龙、帽子戏法,不同的过程却同样精彩。
绝杀时刻,萨拉赫的缺席成为了埃及与乌拉圭对决的焦点。虽然埃及队赛前信誓旦旦地表示萨拉赫伤情恢复乐观可出战,但在比赛首发名单公布后,这位炙手可热的超级明星却坐在了替补席上。乌拉圭尽管拥有超过1亿欧元的锋线组合,冲击力十足,但埃及门将希纳维表现出色,多次化解必进球,使法老军团得以坚守。在坚守了89分钟后,埃及的城池最终失守,希门尼斯的头球为乌拉圭锦上添花。对于埃及来说,虽然输掉了比赛,但萨拉赫的缺席并未掩盖他们的努力与坚韧。
B组首场比赛,摩洛哥与伊朗的比赛吸引了众多目光。除了伊朗球迷外,许多人并不看好这支曾经诞生过传奇前锋阿里·代伊的球队。比赛的进程却出乎意料。全场68%的控球率似乎预示着摩洛哥的强大实力,但足球的魅力就在于它的不可预测性。终场哨响前的30秒,摩洛哥队布哈杜兹的自摆乌龙为伊朗队送上大礼,使得没有射门机会的伊朗队幸运地赢得了比赛的胜利。裁判吹响终场哨的那一刻,伊朗队员欢呼、拥抱、泪流满面。这个梦想的实现对于他们来说意义非凡。
今年的“双牙会”更添了几处看点。西班牙队任性换帅,耶罗成为足球历史上为数不多的队执教首秀就是世界杯正赛的教练。而C罗带着欧洲冠军的光环再次向雷米特金杯发起冲击。比赛没有让人失望,点球、世界波、任意球,各种精彩元素都有。C罗更是使出浑身解数完成了帽子戏法,凭借一己之力将一场几乎被对手翻盘的比赛扳成了平局。33岁的C罗为了自己的世界杯冠军梦想仍在努力,他的坚韧与决心令人敬佩。
世界杯就是这样,64场比赛,64个故事、64种精彩。一个月后,谁能站在球场中间高举起大力神奖杯,我们拭目以待。
关于“帽子戏法”的解释:
“帽子戏法”最早出现在1858年,当时板球手HH·斯蒂芬森连续3次击中门柱得分而被奖励一顶帽子,这是“帽子戏法”的由来。“帽子戏法”(英文为hat-trick)作为一个专用词出现在印刷品中是在1878年。后来,“帽子戏法”被广泛应用于体育比赛中,特别是在足球比赛中,指一名队员在一场比赛中3次将球踢进对方球门。“帽子戏法”的应用范围不仅限于体育领域,人们还用它形容连续3次的成功。
至于其具体的由来,可以追溯到刘易斯.卡洛尔的童话《爱丽斯漫游奇境记》。书中描述了一位制帽匠能够用帽子变戏法,后来英国板球协会借用这一说法,给连续三次击中门柱或横木、使对方3人出局的投手奖帽子一顶。自1858年首次使用这个词以来,它不仅仅指球员得分,也可指代任何连续三次发生的事情。从体育领域到领域,“帽子戏法”都被用来形容某人在某一领域的卓越成就或连续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