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指头的名称(5个手指头的名称图片)

2025-02-0719:06:15综合资讯0

对于我们人而言,掌握吃饭的艺术,首要便是学会使用筷子,这便是对餐具的掌控,其道理是浅显易懂的。

同样的道理,学练书法之始,便需先学会如何握笔,也即是所谓的“执笔法”。古人曾言:“不会执笔,焉能写字?”

实际上,关于执笔的技巧,也有“执笔无固定方法”的说法。我们的先辈们依然为我们制定了一套系统的执笔方法,美其名曰“五指执笔法”。

五指执笔法要求五根手指齐力合作,无一闲着。此法以五个字进行概括,因此也被称为“五字执笔法”。这五个字分别是“掖”、“押”、“钩”、“格”、“抵”。

这五个字的含义如下:

1. "掖":大拇指的用于压住笔杆;

2. "押":食指与大拇指相应,共同笔杆;

3. "钩":中指将笔杆钩住;

4. "格":无名指需支撑钩向内的笔杆,以保持其竖直;

5. "抵":小指则需支撑住无名指,为其提供辅助。

五指执笔法被视为传统的经典执笔方法,历久弥新,为后人所沿用。其核心要领可归纳为四个字:指实掌虚。即手指需用力抓紧笔杆,而手掌则需保持空虚,俗称为“能容一卵”,即手掌空心的程度能容纳一颗鸡蛋。

同时也要注意的是,笔杆应保持竖立,不可偏侧(尽管这是对初学者的要求,熟练者可以适当调整笔杆倾斜度)。

以上所述为五个手指在执笔时的具体作用。而古人还对执笔的位置进行了分类,主要分为一分笔、二分笔和三分笔。一分笔的执笔位置最低,三分笔的执笔位置最高,二分笔则居中。在书写过程中,需根据书法类型和字形大小等因素调整执笔位置。

尽管如此,书法中还有腕法的运用,如枕腕、悬腕等技巧,这些并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

当我们审视五指执笔法的现状时,我们观察到了一种性的变化。传统的五指执笔法似乎正在被“三指执笔法”所取代。这种新的执笔方法主要依靠大拇指、食指和中指,而无名指和小指则不被使用。

这种“三指执笔法”类似于“硬笔执笔法”,因此执笔位置通常位于最低的一分笔位置。根据这种执笔方法的属性,书写者通常只能书写较小的楷书或行书。

现今已有不少书法家采用这种新的执笔方法与传统的王体、米体行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创作,似乎形成了一种古今结合的新趋势。

那么问题来了,“三指执笔法”在书写毛笔书法时究竟是创新、与众不同还是与时俱进?按照“执笔无定法”的观点来看,“三指执笔法”似乎有其合理性所在,它确实打破了古人的束缚,使得书法创作更加开放自由。

日本的不少书法家也喜欢采用三指执笔法并握持三分笔进行书写大草等书体。这种执笔方法使他们的作品显得灵动而潇洒。然而客观地分析,“三指执笔法”也存在一些弊端如运笔动作可能受拘束或飘摇不定等由于握持的位高度不同造成的平衡问题以及可能的书写风格不伦不类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