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白居易的《秋思》与《暮江吟》,一场穿越时光的爱情与思绪之旅。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这是唐朝白居易的《暮江吟》。
夜晚的森林湖畔,白居易以他的文笔将一幕幕晚秋景色展现得格外清新和美丽。
农历的十月与九月的晚秋,给人带来凉爽宜人的感受。九月的晚秋,夕阳的红光洒在江面,形成波光潋滟的景象。江水因视觉差异,一片是红霞般的火老金柔,另一片则呈现出深邃的碧流。
每个作家都有他们偏爱的词汇,“瑟瑟”一词曾出现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传递出古瑟音乐那种流动的清凉感觉。而在《暮江吟》中,它又象征着秋天的凉意与波光摇动的深邃。
人们常认为这首诗是白居易在50岁时担任杭州刺史时的作品,但他可能是在经历了被中的新贵所排斥之后,选择外任,过着轻松自由的任官生活,并以此心境创作了这首著名的风景诗。
在我看来,白居易在九日子也给他带来了无尽的灵感。九江有江有月,更有他的情怀。白居易在九江度过了三年的贬谪生活,那段时期他写下了《琵琶行》,寄托了他孤独失落和哀伤的情感。
在《琵琶行》中,他借琵琶女的故事谈及了自己的遭遇,那种被抛弃的沦落感。而在这段时期,他的心理状态也格外柔软脆弱,情感无处宣泄的悲伤如“秋瑟瑟”。
在这落寞无助的情怀下,他来到浔阳江头,见到了最美的晚秋落日和新月。特别是“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这一句,以爱情为线索展开推论。或许九月初三的日子对白居易来说具有特殊意义,也可能是他心之所动的一刻。
他看见如此美丽的新月和月亮下闪烁的露珠,想起了许多与初恋情人湘灵的回忆。他们的青梅竹马之情、母亲的不同意、他们通过书信维持着信念……所有这些都成为了他内心的甜蜜与伤感的源泉。
白居易在九日子里常常回忆起与湘灵共度的少年时光。人在落魄时总会从过往寻找依托和怀念。“可怜九月初三夜”这句诗中蕴含的柔情与伤感,或许正是他对那段爱情的怀念与感慨。
他在户外待到夜深,太阳落山、月亮渐升、露水打鞋子。这一切都成为了他诗中的元素。那如秋月般清丽的眉弯、如露水般凄冷的相思眼泪……都在这个夜晚百感交集地浮现出来。
在另一首《秋思》中,白居易描绘了更多关于秋天的情感和思绪。无论是夕照的红烧与晴空的碧蓝、兽形云与弓势月、雁思与砧愁……都传达出他对秋天的深深理解和感悟。
有人说这两首诗是白居易在同一时间段创作的,无论是怎样的九月初三或水边斜阳之景都证明了白居易对这一天的特别感觉。这两首诗及《琵琶行》共同揭示了白居易中年最深的思念和惆怅。
这不仅是关于自然景色的描绘更是对爱情和人生的思考。白居易以他的文字将爱情与自然景色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我们感受到了爱情的美好与人生的深沉。
初衣胜雪在此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愿每一份爱情都能如诗般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