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光流转的岁月里,某一天的午后,我们迎来了外公作为“学生”的身份再度活跃的时刻。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他在这段特别的经历中有着怎样的感受和体验。
一、重返家长学校的角色
昔日,女儿求学的日子里,身为父亲的我曾在家长学校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如今,宝爸、宝妈因事暂时缺席,我作为外公,肩负起替他们出席家长学校的责任。
在2024年10月16日下午的时光里,外公如约在幼儿园的大门口等候。随着大门的准时开启,他与其他家长一道在幼儿园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进入了家长学校,开启了一场“上学”的旅程。
让人惊奇的是,那天的课堂上不仅有许多父亲和母亲的身影,还有不少爷爷和奶奶级的家长也来到了这里,他们同样也是为了履行家长的职责。
二、双重身份的体验
作为外公的他,不仅在家长学校里担任了“家长”的角色,同时也成为了“学生”。
在签到环节,外公严谨地在外孙的名字后面签下了自己的大名。这一过程不仅是对纪律的遵守,更是对家长身份的尊重。这也意味着即使是家长,也要像孩子一样遵守幼儿园的规章制度。
课堂开始前,班特意安排了家长上台领取听课记录表。这一举动提示着每一位家长都需要做好课堂记录。于是,外公立刻拿出手机开始记录课程的重要信息。
课程内容是儿童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知识。主讲老师来自合肥方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徐扬。他详细介绍了传染病的定义以及四种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传染源、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还分享了儿童的家庭处理方法等实用知识。
在课程结束后的提问环节中,有家长提出希望将课堂上的PPT拍照保存以便日后参考。这展现了这些“学生”对于学习的认真态度。
随着铃声响起,这场看似短暂的课程其实给大家带来了很多收获。即使下课了,但这些“学生”们依然感觉意犹未尽。
为了外孙女的健康成长和家园共育的理念,外公非常乐意再次踏入家长学校的课堂。他愿意再次扮演“家长”和“学生”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