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SSD产品说明中,我们常常遇到“原厂颗粒”这一表述。不少电脑爱好者认为,原厂颗粒仿佛是固态硬盘质量的保证,那么,原厂颗粒是否真的值得我们为其支付额外费用呢?
实际上,“原厂颗粒”指的是固态硬盘中使用的闪存颗粒。由于闪存颗粒占据了SSD成本中的大部份,因此使用原厂颗粒也会使得SSD的成本显著增加。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回顾一下闪存颗粒的生产过程。与CPU相似,闪存颗粒也是从硅晶圆上切割下来的。但硅晶圆中存在的微量杂质以及工艺上的不完美,可能导致制作的闪存颗粒存在质量上的问题。
存储厂商在挑选颗粒时,会对晶圆进行严格测试,将合格的颗粒按照其品质分类。其中,高品质的颗粒(优等品)通常用于制造要求更高的产品,如手机存储、固态硬盘等。而品质稍低的颗粒(次等品)则可能被用于TF卡、U盘等对存储要求不高的设备。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优等品还是次等品,都是经过存储厂商性能测试的合格产品。未经过测试的颗粒则可能被其他厂商所采用。
闪存颗粒的品质问题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第三方厂商的测试主要是为了区分性能和容量。对于容量不达标的颗粒,会通过损坏部分来降低其容量继续使用;对于速度不达标的颗粒,可能会被用在较低端的产品上;而严重不合格的颗粒则可能被售给更下一级的厂商继续利用。
从这些信息中我们可以看出,原厂颗粒因其良好的品质在SSD中表现出的读写速度和使用寿命更为优越。相较之下,非原厂颗粒可能使用于质量较差或回收的颗粒,在速度和使用寿命上都没有保障。
鉴于SSD的存储逻辑特性,一旦硬盘中的任何一颗颗粒损坏,整个盘的数据都可能丢失且无法恢复。从数据安全的角度考虑,选择原厂颗粒的SSD作为重要数据的存储设备是非常有必要的。
对于用户而言,如果您的电脑中存放了重要文件、游戏存档或是作为系统盘使用,那么选择原厂颗粒的SSD无疑是最佳选择。目前市场上原厂颗粒SSD的价格已经相当亲民。而如果您只是将硬盘作为仓库盘存放文件,并不太担心数据丢失的问题,那么可以考虑价格更为便宜的非原厂颗粒固态硬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