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武王,生于前329年,逝于前307年,嬴姓,赵氏,是战国时期秦国的国君。他在秦国历史中是一位有着显著作为的君主。比如,他设立丞相之位,与魏国结盟,联合越国以制衡楚国,进一步推动了秦国的对外扩张。在军事上,他攻取了韩国的宜阳,设立了三川郡,并平定了巴蜀的叛乱。他还推行田律,治理河道,筑堤修桥,为秦国的一统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武王在位仅四年便英年早逝,享年二十三岁,谥号为烈(悼)。因其去世时未留子嗣,秦国的君主继承问题引起了广泛争议。特别是在公元前307年,三位秦国宗室公子为争夺展开了激烈的角逐。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最后公子稷能够胜出,成为秦昭襄王呢?
一
秦武王四年,秦武王与大力士孟说在洛阳的周王室太庙比拼举龙文赤鼎时意外身亡。秦武王之死及无嗣的背景使得秦国上下陷入了继承的纷争之中。三位参与角逐的公子分别是嬴姓的公子芾、公子壮以及在外为质的公子稷。
公子芾为秦惠文王的儿子,获得了宣太后及樗里疾的支持。樗里疾在秦国地位显赫,曾担任丞相一职。因此公子芾在争夺中显得志在必得。
公子壮也是秦惠文王的儿子,在宗室中地位较高并担任庶长一职。他得到了惠文后的支持。而惠文后作为秦武王的,在继承问题上有着重要的话语权。
三
相较之下,公子稷虽为宣太后的儿子却因长期在燕国为质子而未能在秦国内获得过多支持者。从表面实力上看其继承并不容易。然而最终却是公子稷胜出并成功继位成为秦昭襄王。
这背后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是公子稷得到了赵国和燕国的支持。赵武灵王对秦国局势密切关注并派遣赵固前往燕国迎接公子稷回秦继位。燕国因公子稷长期在其国内故而对这一行动亦持支持态度;另一方面则因公子芾和公子壮势均力敌难分高下难以达成一致给公子稷留下了机会。
四
最终在赵武灵王的说服下宣太后等人转而支持公子稷。有了宣太后、魏冉等人的支持以及赵国和燕国的呼应公子稷成功登上了秦国君主的宝座。
此后的秦昭襄王不仅坐稳了君主之位更在位期间发动了长平之战并取得了重大胜利奠定了秦国一统天下的基础。他也是秦朝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之一通过削弱山东六国为秦朝的建立铺平了道路。
对于这一历史事件你又是如何看待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