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韦应物
韦应物(公元737年至792年),京兆韦氏之后,他年少时曾是玄宗的近侍,个性豪放不羁。在安史之乱后,他流落失职,开始专注于读书。韦应物先后担任过洛阳丞、滁州刺史、左司郎中、苏州刺史等职位,因此世人常称他为韦左司或韦苏州。
真的隐士与假的隐士有着不同的生活态度。像陶渊明那样,他以自我保护的方式远离世俗纷扰,成为一种社交的边缘人,有如现代的“宅男”或日本的“蛰居族”。但陶渊明和韦应物并非如此,他们注重友情和亲情。
韦应物广交朋友,特别是方外之交,其官署中也常有僧人道士做客。今让我们品读他赠友的一篇佳作。
在滁州刺史任上,韦应物写下了《寄全椒山中道士》。诗中描述了他在郡斋的冷清中,忽然想起山中的友人,想象着友人从涧底打柴归来,煮白石为食的清苦生活。诗中透露出对友人高洁生活的敬佩与怀念。
诗中还提到了送酒给友人的情节,这里的“一瓢酒”或许寓意着庄子的“无用之用”,而挂瓢的典故也与隐居相关联。整首诗的视觉意象令人称赏,尤其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一句充满了空灵之感,令人心生迷惘与惆怅。
作为隐士的韦应物虽隐居却并非绝世之人。他在诗中展现出的情感与思考令人深感其真诚与高尚。与此那些邀名的伪隐者则截然不同,他们如同在迷宫中放置了线索的人,总是寻找出路。
这首诗成为隐逸诗的绝唱,连苏东坡都为之倾倒,依韵作了一首《寄邓道士》。尽管苏诗未能完全学得韦诗的简淡高古,但这也证明了韦应物诗歌的独特魅力。
回溯我二十岁那年写的一首仿效陶渊明和韦应物风格的诗《古意寄姜大》,虽然略显生涩和模仿痕迹,但那份对林泉高致的向往却真实存在。
比起我年少时的模仿之作,韦应物的诗作更显得深邃和高远。满山的落叶、无迹可寻的友人,都成为了后人追寻的线索和无尽的遐想。
拓展阅读
欲深入了解韦应物的生平与作品,建议阅读相关诗词选集及评论,如《唐诗选注评鉴》等,以更全面地领略韦应物的诗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