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人际关系探究
弱弱地提个问题给各位朋友:职场中的人际关系是否复杂难懂?
说起来,确实不易。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常常让人感叹不已。
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并非因业绩问题而失败,而是因为处理不好人际关系。许多朋友专注于工作,却不太擅长处理与同事、领导之间的关系。
一、何为关系?
关系其实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纽带,虽然看不见,但它确实客观存在。实际上,职场就是一种关系。要想在职场立足,要么与领导建立稳固的横向联系,要么与同事建立稳固的纵向。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需要我们与他人建立良性的互动关联。
从历史角度看,大秦帝国中的张仪早已强调了横向联系的重要性。若能得到上级甚至老板的青睐,工作阻力自然会大大减少,因为权力是自上而下传递的。职场本质上是权力的游戏,拥有更力的人拥有更多主动权。
但问题在于,尽管我们都明白这个道理,但如何与上级、领导、老板建立良好关系呢?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鬼谷子早在2500年前就已经开始探讨这个问题了。
二、商鞅的职场之路
讲个古代的故事吧。商鞅在寻找工作时,历经千辛万苦,终于通过景监的引荐,得到了秦孝公的面试机会。
首次面试时,商鞅可能有些紧张,他的言辞虽然多,但孝公却频频打瞌睡,没有太多心思去听。后来,孝公责备景监说商鞅只会空谈大道理,毫无实用之处。商鞅并没有放弃,他调整策略,再次尝试与孝公沟通。这一次的情况有所改善,但商鞅仍未触及孝公的真实需求。孝公又责备了景监一次。
但商鞅没有灰心丧气,他持续地分析孝公的需求并尝试调整自己的策略。在第三次面试前,他通过给景监送礼来再次获得推荐的机会。最终,他选择了与孝公谈论“霸道”。这一次的谈话得到了孝公的高度评价和认可。商鞅的坚持最终使他成功获得了大良造的职位。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商鞅在前三次面试中频频受挫,却能在第四次一举成功呢?这背后有什么秘密呢?
三、职场关系的智慧
是商鞅的口才不够好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他的失败源于前三次尝试未能符合秦孝公的真实需求。鬼谷子曾经提到职场关系的三个关键要素:用志、用策、用行。
1. 用志:那些与领导关系远而亲的人往往是因为私下里对领导有恩惠或好处;而那些近在眼前却关系疏远的人则可能是因为他们与领导的志向并不相投。
2. 用策:仅仅志同道合并不足够,纵横家们的主要工作是给领导提供建议和策略。所以必须要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案和建议才能让领导接受并信赖。即便有时离开这个职位也能被其他所接纳和聘用。
3. 用行:一个好的谋略或计策应该能实现其预期效果并为领导带来实际的利益或好处;当这些计策被真正实施时能够引起领导的共鸣和思考就意味着该计策与领导的谋略不谋而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