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想品德教案,小学1至6年级思想品德课本

2025-02-0810:20:18生活经验0

思想品德课“五学一导”教学模式的深入探索与实践

依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版)》的教学建议,我们坚持课程的理念和要求,致力于贯彻思想品德教学原则,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面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我们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构建了“五学一导”自主课堂教学模式。

一、模式基本内涵

“五学一导”教学模式以助学案为载体,以小组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强调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习,同时突出教师的指导或辅导作用。此模式旨在使教学过程由“教”转变为“导”,由“被动听”转变为“主动学”,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目标。

二、实施策略详解

1. “引学”阶段,教师或学生准备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时事、热点事例、故事、歌曲、小品等情景,并做好相应的评述,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自学”阶段,学生依据自己的知识与经验,通过观察与思考,验证与推理,自主完成助学案上的基础知识。此阶段旨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助学”阶段,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解决个人疑难,形成合作学习的互补性。此阶段鼓励学生们把自己的见解与同学们分享,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4. “展学”阶段,各小组展示集体智慧,其他小组学会倾听、提问、质疑、点评,通过质疑解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固学”阶段,通过课堂检测与小结,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教师点评、拓展,提高教学效果。

三、模式的现实意义

“五学一导”教学模式有助于切实转变教学观念,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和领路人。此模式有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此模式也要求教师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科学设计课程目标,艺术地编制助学案。

四、实施中需注意的问题

1. 助学案的设计需科学合理,应考虑学生的实际需要,提供有针对性的情境材料和问题设置。问题应具有思考价值,便于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问题。

2. 合作学习中需注意避免形式,教师应以一个合作学习的指导者、者、评价者的身份参与讨论的全过程,科学监控,使合作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

3. 课堂应追求高效而非表面繁荣。教师应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合作和分享中扩展经验,提高思维品质。

通过“五学一导”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我们不断追求教学的实效性,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反思、总结,以更好地实施这一教学模式。

“五学一导”教学模式的实施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完善这一教学模式,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与素质教育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