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旅程中,夫妻携手共度风雨,共筑家园,携手养育子女,为他们打造最美好的童年,提供优越的生活条件,营造宜居的环境,以及优质的教育资源。父母的心愿就是子女能够幸福、健康、快乐地成长,直至他们能够独立生活,自由翱翔。
在子女成长的二十余载里,父母倾注了无数心血,经历了千辛万苦。他们为孩子的成长、教育、生活和健康付出了一切,包括孩子的就业、婚姻、生育以及房贷车贷等,无不倾尽毕生积蓄,全心全意为子女的未来贡献力量。
当子女成家立业,能够独立生活时,父母却渐渐步入暮年。他们的岁月已在不经意间悄然流逝,身形渐显老态。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因年龄原因逐渐失去劳动能力及自理能力时,生活变得越发艰难。他们更加需要子女的赡养与陪伴。
然而有时我们会发现,子女似乎已不再是那个乖巧听话的孩童,变得让人痛心、让人悲伤、让人泪目。面对这样的变化,老人需悬崖勒马,及时采取行动,确保自己晚年生活的安稳。
无论子女如何变化,他们始终是父母的亲生骨肉。父母对子女的爱永远不会改变,都希望他们能过上快乐、幸福、美好的生活。但爱是有限度的,有条件的。父母应当有节制地爱,有分寸地付出,为自己留下一份养老的能量。
当子女需要经济援助时,如购房购车等,父母可适度帮忙,但需量力而行,保护好自己的权益。若子女选择创业或投资理财等高风险行为时,父母需明白自己的积蓄是用于养老的,不是用于支持子女的再生产或创业活动。
对于子女的再创业或再生产行为,若因经营不善导致失败,老人的帮助和投入可能无法收回。老人需做好未雨绸缪的准备,合理规划自己的养老资金。这些资金是用于养老和应急的,不能随意挥霍或滥用。在处理家庭重要事务时,使用这些资金需谨慎再谨慎。
在晚年生活中,老人不应只呆在家里,而应积极活动身体、锻炼身体。健康的体魄是晚年独立生活的保障。当身体出现问题时,尤其是生活自理能力受限时,若子女又无法给予关心和照顾,老人需提前做好思想准备。面对现实时,应保持顺其自然的心态,对未来的养老生活充满信心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