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咏二十四节气之惊蛰
春光初现惊蛰至,大地周回韶华显。
桃花绽放如锦绣,老鹰退去春鸠现。
时节催促万物盛,嫩芽生长依规矩。
人间辛勤劳作忙,田间地头耕种连。
冬至之后,阳气渐升,初见惊蛰,韶光洒满大地;
桃花盛开,犹如四川的锦绣,绚烂多彩。老鹰感知春意,悄然离去,春鸠欢腾于树梢间;
春日时光催促着万物生长。草木开始萌芽,仿佛遵循一定的法则茁壮成长;
人们为了生计,忙碌在田间地头,他们的身影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卷。
“韶光”是美好的时光,尤指春天的美好。
“蜀锦”是四川传统的织造工艺,代表着成都的标志性技艺。
春鸠是春天的象征,我国有各种美丽的鸠鸟种类。
细雨淅沥的时节,滋润了草木,唤醒了沉睡的小动物。然而在惊蛰之际,一切都焕然一新。
东风携着细雨而来,芙蓉塘外有轻雷。此时雨水不再寒冷,而是在雷声中带来了温暖的气息。雷声催促着阳气不断回升,小动物们从冬眠中苏醒,探出脑袋,欢快地在草地上嬉戏。
雷声是春天的呼唤,小动物们熟悉不过。它们在草地上尽情打滚、游戏,寻找春天的美食。此刻的春天,万物生长,美丽动人。
首联中的“初”字,表达了诗人对惊蛰的喜爱。初见惊蛰,如同初次相见的春天,带着期待与希望。
颔联中描述了惊蛰的桃花盛开、鹰化为鸠的景象。古人对桃花的赞美诗词无数,“桃花”自古以来就是春的使者。
惊蛰不仅唤醒了小动物们,也激发了诗人们的灵感与才情。这大概就是惊蛰的魅力所在。
除了桃花,惊蛰还有杏花、蔷薇等美丽的信使。这些花朵的盛开,为春天增添了更多的色彩与生机。
颈联中描述了万物的生长与禅意。在这个季节里,一切都拼命生长,正如老子《道德经》所描述的“万物并作”。这样的季节也给予了老子新的哲学思考。
尾联中诗人将目光投向了田间地头,那里的人们辛勤劳作,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田园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