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流转,夏日已至。在秧田的绿意中,生命正蓬展。秧苗们,嫩绿嫩绿的,日复一日地成长,变得越发茂密,急切地等待着移植到另一片水田,扎根生长。这是乡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页,年复一年地在岁月的画卷中上演。插秧的季节又到了。
回忆起儿时的我,每当插秧的时刻来临,我总是紧跟在父母的身后。我的长裤卷至膝盖,我如同一个成熟的大人般踏进秧田,协助父母拔秧、插秧。水田是父亲用耕牛精心犁出的。我们挑起拔好的秧苗,将其一束束地投进水中。正午时分,烈日高照,水田的浅水被晒得热气腾腾,连那明亮的白云也倒映在水面上。
母亲曾告诉我:太阳太大,你回去吧。但每当酷暑之际,我常常选择留下。我看到父母头戴麦草帽,躬身劳作,右手不停地将左手分出的秧苗插入泥中,如鸟雀啄食般有序进行。我站在田埂上远望,只见整齐的秧苗在风中摇曳,淡绿的色彩铺满眼前。每一棵秧苗都仿佛是乡村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笑脸。
插秧不仅对农民而言是一种工作,更是一种寄托。他们期待着秋天时,满目金黄的稻穗像般灿烂。父母在插秧时总是特别有干劲。记得那年我中考成绩优异,父母为了不耽误我的学业和中考,让我留在家里专心学习。他们虽然未言明,但我却隐约察觉到他们希望我离开贫困的农村生活。
尽管在1995年我选择了不插秧的生活道路,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中专学习并逐渐离开田间劳作的生活。然而那些插秧的日子仍在我心中历历在目。如今,当我踏入田间进行采访时,看到农民们肩挑着秧苗走向泥田的场景时,内心总会有一丝触动。
如今的我再次看到新的景象——抛秧技术已经取代了传统的插秧方式。这是一种技术的进步,再无需人工一棵棵地插秧。只需要站在田埂上抛洒即可完成工作。这样的改变也让我想起了那曾经存在的、渐渐消逝的传统插秧习俗。
在这里的山村旅游景点里我意外发现了曾经熟悉的麦草帽和插秧的身影。一对来自城市的母女正在体验这一传统的农活。那个十来岁的小女孩快乐地分插着秧苗。她或许永远都不会知道她所做的这些动作背后所承载的乡村记忆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