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然什么立成语(什么然而起的成语)

2025-02-0817:51:11综合资讯0

“柴立不阿”这个成语,字面意思犹如枯木独立,却彰显出刚正不曲的形象。其深层次的解释为:柴,指的是那永不屈服的烧火木材;立,指的是坚定地竖立,形容人的身姿挺拔,不屈不挠;不,即表示否定,代表不随波逐流,不盲目跟从他人;阿,指的是迎合、屈从等行为,在这里被完全否定。整体而言,这个成语描绘了一个人在处理事务时拥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坚守真理,不偏袒、不徇私,不畏惧,不改变自己的态度。他不会卑躬屈膝,不会看人眼色,更不会对阿谀奉承。这种形容展现了人处事的节操和气度。

历史上,清初的魏裔介就是这样的人。魏裔介生于1616年,逝世于1686年,是柏乡县人,出身于明朝末年的书香门第。他在清初入仕,曾任保和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吏部尚书等要职。他的生涯中,上疏了二百余道赞政典、外筹军务的奏折,都恰中要害,史书称“清初诸大典多依其奏议而定”。

自魏裔介入朝为官以来,他始终以身作则、勤政清廉。他不受任何奸佞、的干扰和,将生死置之度外,勇敢地抨击那些无所作为、误国误民的。他甚至敢于顶撞皇帝以求真理。他毫不留情地揭露污吏,对那些对不忠、心怀异志的人毫不姑息。经过他的整治,多名乱臣贼子被绳之以法,其中包括三位一品大学士。他在任人唯贤的原则下,选拔了一大批贤能之士担任要职,如徐乾学、李光地等人后来都成为的栋梁。他的治理使得当时队伍风清气正,上下一心、敬业爱民。

由于魏裔介在朝中的言行和处事风格都充满了气节,同事们赠予他“柴立不阿”的美誉。这个词语逐渐成为人们谈论和赞美他的口头禅,并广为流传。后来,在民国初年编撰《清史稿》时,学者们在描述魏裔介的章节中采用了这个光环词语“柴立不阿”,并将其收录在《成语大辞典》中,成为历史上魏裔介的专属成语。

在《清史稿》的描述中,魏裔介长期在都察院(类似今天的纪检委)任职,多次进谏忠言,为的稳定发展献计献策。他具有“忧盛危明”的智慧,即在和平时期也做好应对意外的准备,并提出了许多被证实的良好。自从政以来,他以风节立朝,然而未及老年便急流勇退,展现出古代良臣的风范。

这一成语“柴立不阿”的诞生与魏裔介的事迹密切相关,并被《成语大辞典》收录,为文化宝库增添了一条传颂千古的成语。这是我们柏乡县地方文化史上的骄傲之事。在我们柏乡县的历史长河中,仅有这一条成语被收入如此重要的典籍中,即使在邢台市也是罕见的。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柏乡人宣扬和庆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