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怎么上课,幼儿园上课步骤与流程

2025-02-0902:07:19常识分享0

孩子的“成长之路”:从“发呆”到自主的蜕变

自从家里的小棠棠养成了“发呆”的习惯后,每天的早晨都变得格外有趣且富有挑战性。她不再像往常那样迅速地起床,而是躺在陷入沉思,解着衣服扣子也还在出神。若非我催促,她换衣服的过程可能就会变成一场漫长的“慢镜头”。

每当我大声催促:“快点,快点!”时,她不仅速度没有加快,反而显得更加不耐烦,我也容易因此情绪失控。但深知教育孩子的路途上,当感到费力时,或许方法才是关键。

为了帮助孩子改掉拖拉的习惯,我尝试了一种新的方法。某天,在孩子再次拖拉的时候,我告诉她:“从现在开始,妈妈不会再催促或者提醒你。上学的时间由你自己来掌握。”果不其然,没有我们的催促,小棠棠按着自己的节奏慢慢腾腾地穿着衣服、刷牙洗脸。从早晨的7:30,她磨蹭到了8:30才出门,第一次没有吃早餐就上学了。

在与老师沟通后,我明白了孩子的成长需要我们的引导与耐心。当孩子自己遇到问题时,她的成长速度往往会超乎我们的想象。当孩子到校迟到被询问时,我没有立即介入,而是选择静待其变,让她自己体验迟到的后果。在电梯里,熟人对她的问题和在幼儿园门口的犹豫,都让她深刻体验到了迟到的“不愉快”。

随后的一天,孩子主动告诉我:“妈妈,我明天8点15之前就要去学校。”我顺势引导她思考如何避免再次迟到,并强调了自主性的重要性。我们共同梳理了早上的日常流程,并约定了闹钟时间。我还告诉孩子:“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的。”

自从我把上学的决策权交还给孩子后,她变得更加积极了。第二天,她准时起床、刷牙洗脸,并且成为了第一个到学校的人。这让我深感欣慰,也让我明白了:很多时候,孩子需要的不是我们的催促和安排,而是我们的信任和引导。

通过这次经历,我总结出对付孩子“拖拉”的几个方法:一是学会放手;二是让孩子承担后果;三是及时表扬孩子的改变;四是换种方式“催”孩子。这些方法不仅适用于孩子,也适用于我们大人面对问题时的心态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