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乃明代著名思想家袁了凡为其子所著之告诫之书。此书共分四章,融合儒家、佛家、道家之学理,被后世誉为“历史上的第一善书”及“东方励志奇书”。
一、积善行德,无问前程
所有福祉,皆源于心之善念。自内心寻求,无所不通。追求道德仁义,亦能得功名富贵。内外兼修,此为孟子所言“是求有益于得也”。非反躬自省而只向外追求,如此才能得之道之真谛,内外双全,获益无穷。
二、改命从心始,反省为先
云谷禅师言:自思能否科举高中?能否生子?我深思良久答道:不应也。科举之人多具福相,我福薄且未能积功累行以增福祉。加之不耐烦剧、不能容人及言语轻率等,皆为福薄之相。
三、不贪清高之态
污秽之地多生物种,清澈之水常无鱼虾。我过于追求清洁,此乃无子之因。
四、胸怀即财富之道
世间人之财富多寡,皆因其人之才德。千金人物定享千金之产,百金人物定有百金之家。知天命之定数,然亦应明才德之可贵。
五、遵循天道规律,趋吉避凶之术
《周易》为君子谋求趋吉避凶之术。然若言天命有常,则吉凶何从而来?《易经》首章已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信乎此言者得矣。
六、远虑近忧之间
即使命中注定荣华显贵,亦应常思落寞之时;即使一切顺利,亦应作拂逆之想。眼前虽足食无忧,亦需存贫窭之念;人虽敬爱于我,亦应心存畏惧。
七、勿因循度日
每日须知过失并改正之。若一日不知过失所在,则安于现状;若无过可改,则无进步可言。世间聪明才智不少,因循守旧者终难有德业进展。
八、知耻方显大丈夫本色
知耻对于人而言至关重要。得之则可为圣贤,失之则如。此乃改过之关键。
九、活出勇猛之心
须发奋振作之心。人若不改过失,多因循守旧而退缩。吾等须奋勇向前,无需迟疑等待。小过如芒刺在肉需速除之;大过如毒蛇咬指需果断斩除。
十、勿受他人错误所困
闻他人而怒者,虽巧辩力争亦如春蚕作茧自缚。
十一、心改方显英雄本色
何谓从心而改?千般过错皆由心生。若心不动则过从何生?
十二、善待他人方显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