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胫而走的意思(不胫而走的意思和背景介绍)

2025-02-0910:57:40综合资讯0

语文天地:成语运用常见错误类型

一、望文生义,主观臆断

成语具有稳定的结构和完整的意义,其含义不是构成成语的语素意义的简单相加,而是在其语素意义的基础上,通过引申、比喻等方式抽象概括出来的。我们在掌握或运用成语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成语的整体意义,同时必须准确理解成语中一些含有生僻义的关键语素,避免粗枝大叶、一瞥而过,主观臆断。

如“文不加点”、“首当其冲”、“三人成虎”等成语的关键在于理解其关键语素的意义。

二、色彩不分,褒贬失当

成语的感彩可分为褒义、中性、贬义,使用不当容易造成褒词贬用或贬词褒用。例如,“倾巢而出”原意是敌人出动全部的兵力进行侵扰,只用于贬义;如果用在“单位”身上,就犯了贬词褒用的错误。

三、对象不当,张冠李戴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适用对象,如果对这些成语所表达的习惯对象缺乏了解,就会造成陈述与被陈述对象之间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例如,“抛砖引玉”是比喻自己先发表很粗浅的意见,目的是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是第一人称的谦让之辞,不适用于第三人称叙述。

四、人称或角度失当,敬谦错位

某些从古代沿用下来的成语已烙下了古代文化的印记,有的用于自称(谦称),有的用于对方(敬称)。混淆了敬辞和谦辞的使用对象就可能造成误用。

五、范围不清,轻重失当

有的成语适用范围有大小,词义有轻重,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根据特定的语言环境,选用范围大小或词义轻重适度的成语。否则就会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等弊病。

六、功能混乱,搭配不当

每个成语由于自身词义和词性的不同,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会不同。如果对句子的语法功能把握不准就容易造成搭配不当、功能混乱的错误。

七、画蛇添足,前后重复

成语一般都比较简练,使用得当可以收到言简意赅之效。但如果不注意有些成语与句中其他词语的语义比照就容易造成重复。例如,“自惭形秽”指因为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已隐含有“感到”之意,若再在句中加上“感到”,则显得重复赘余。

八、不合习惯,违背常规

有些成语有特定的用法习惯,如“望其项背”只能用于否定句中。若不注意这些习惯用法就很容易出错。

九、不合逻辑,事理不通

不合逻辑是指所使用的成语与整个句子的意思不符甚至矛盾。初看似乎没错但细究起来则与事理不通。

十、形近易误,音近易误

有的成语与其他成语由于读音、字形相近或具有某些共同的语素在使用时极易混淆。必须细加区别才能判断准确。例如,“不孚众望”与“不负众望”、“事倍功半”与“事半功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