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实验室服务》文章重述
近年来,对食品安全的管理力度日益加强,不仅在生产环节,市场流通环节的监测也得到了显著加强。在食品的质量检测中,除了常见的添加剂、酸价、过氧化值等指标的检测,微生物的监测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环节。
在食品微生物学检验中,我们常常会看到标准中提及的单位CFU/g或CFU/mL。那么,何为CFU?它又代表了什么呢?让我们来一探究竟。
CFU,即Colony-Forming Units(菌落形成单位),它代表了单位体积中细菌、霉菌、酵母等微生物的总体数量。
在活菌的培养计数过程中,单个菌体或成团的多个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最终形成的集落就被称为菌落形成单位。这个单位可以用于表达活菌的数量。
众所周知,微生物广泛存在于我们的环境中,但由于其个体极小,通常无法用直接观察。科学家们通常会借助高倍显微镜或染色技术来观察微生物。而菌落形成单位(CFU)则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将样品中的微生物分散、稀释后,使其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最终形成的可见的菌落数量来推算样品中的活菌数量。
CFU作为一种估算方法,与一般的计数方法有所不同。在一般的显微镜下,无论是活的还是死的菌体都会被计算在内,而CFU只计算活的菌体数量。也就是说,只有那些能够在平板上生长出来的活的微生物才会形成CFU。
实际上,一个活细胞在分散均匀的情况下会形成一个CFU。但在实际操作中,为了更好地分散样品,通常会使用涡旋振荡器进行混匀,但这样有时也会导菌的出现。
微生物最终能否在平板培养基上形成菌落还与培养基的类型、培养的温度和时间、接种的方式以及潜在微生物的种类等因素有关。这也是为什么在高温高湿的天气下,烘焙食品更容易出现各类霉菌和细菌污染的问题。
CFU是一种重要的估算方法。当使用CFU时,就意味着选择了这种计数方式。不同的单位也代表了实验过程的不同阶段。
让我们来谈谈CFU的现实意义。例如,在定量菌种的标示中,如果标明的是“CFU”,那就意味着是通过培养基法来计数的。而如果采用流式细胞仪等其他方式进行计数,标明“个”可能更为合适。
通过上述的解释,相信大家对CFU和微生物的繁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