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言志诗,是诗人以物为媒介,借以抒发内心情感与志向的诗歌形式。诗人的创作题材广泛,从天地间的星辰河流,到世间万物,鸟兽虫鱼,花草树木,乃至亭台楼阁等,皆可成为其咏物对象。古人喜欢通过咏物来抒感,这背后有多重原因。其一,自然界的万物都有着独特的形态特征,往往能够触动诗人的情感,从而激发创作灵感;其二,由于历史上的等原因,诗人有时会选择托物言志,以婉转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免遭来灾祸。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如何写好咏物言志诗。
一、轻描形状,重取神情
咏物诗并非仅仅是对物体形态、色泽、气味等进行详细描绘。实际上,在咏物诗中,更应该注重的是物体的神韵。正如齐白石所说:“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在写咏物诗时,应着重捕捉物体的神韵,不必过于拘泥于形态的细节。比如郑燮的《竹石》中,虽未详述竹的形态,但通过其坚劲不屈的意象,传达出诗人的坚韧不拔的精神。
二、物我相通,借物抒情
咏物诗要注重物与我的沟通,使物为我所用,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这里的“物我相通”指的是要把握好物与我的联系,使物的特征与人情志相互呼应。例如于谦的《石灰吟》,通过对石灰的制作过程的描述,借以表达诗人对清白的追求。
三、运用修辞手法
咏物诗要使物体形象生动、富有情感,就需要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比如比喻、拟人、反问等都是常用的修辞方法。如唐贺知章的《咏柳》,运用了多种比喻手法,将柳树描绘得栩栩如生,并通过柳树表达了早春的喜爱之情。
四、创新出奇
当我们在咏赞事物时,常常会遇到所咏之物已被前人写过的情况。我们可以尝试从新的角度入手,融入自己的身世之感或排除众人之说,以推陈出新。如郑燮的《竹》,从不开花的角度来写竹的朴实无华,表达了自己超脱世俗、不逐浮华的情操。
五、用词需与意境相符
写诗时,基调定下后,用词造句就要围绕基调展开。如表现坚强者不可用柔弱之词,描绘高洁之物不可用低俗之词等。例如咏梅之诗若要表现其凌寒开放的坚强品质,就不能使用“艳丽”、“”、“纤腰”等柔弱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