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安全教案《小心地滑》(课间安全小心地滑)

2025-02-0919:26:25生活经验0

不知从何时起,校园中那些充满童趣的课间活动,如跳绳、跳房子、踢毽子、打弹珠等,渐渐淡出了孩子们的视线。除了体育课,操场上难以再见到学生奔跑跳跃的身影,许多学校的课间十分钟变得鸦雀无声。

家长们忧心忡忡,纷纷呼吁:“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孩子,让他们能在教学楼外自由玩耍。”他们担忧地谈及,“学生课间活动的范围越来越小”、“孩子在教室里长时间坐着,见不到阳光”等问题。

一、文明休息与课间圈养

小花体重增加,她的母亲王女士希望她能在学校多活动。小花却表示,老师仅允许她们喝水和上厕所,课间无法下楼活动,只能与前后桌同学简单交流。这反映了全国各地中小学普遍存在的课间圈养现象。

为了维持纪律,一些学校想方设法让小学生安静下来,美其名曰“文明休息”。海口某小学甚至实行了严格的教师交接制度,以确保“老师的管理”能延伸到课间。每个楼层都有值日老师巡查,给学生们带来了无形的压力。

有的学校通过少先队大队部组成的值日团队进行课间评比,与文明班级评选挂钩。这种做法让孩子们承受了不必要的压力,使得他们在课间不再自由嬉戏。

半月谈记者发现,一些学校内即使上课时间也静得让人感觉不到活力,孩子们的欢笑声和奔跑声变得稀少。

一位家长形容说,孩子整天在校园内,就像被在笼子里。

二、嬉戏打闹与意外风险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适当的嬉戏打闹是难以避免的。一些学校为了防止意外发生,过度限制了学生的课间活动。

家长们理解学校的顾虑,但同时也认为过于严格的管理限制了孩子们的天性。学校为营造安全环境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甚至在学生上下楼梯、放学回家等环节都安排了老师“呵护”。

在海口某些幼儿园,孩子离园后便不能在园内逗留,甚至连在游乐设施上玩耍也不被允许。

英才小学校长表示,尽管严格管理可以减少意外风险,但长期如此可能会违背少儿身心发展规律。

三、课间活动与学生发展

谢立可校长认为,应该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允许他们在课间适当活动。

过度限制课间活动可能会降低课堂效率。让孩子们在课间活跃一下,能有效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

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释放能量的途径,否则他们可能会在不适宜的场合进行活动,带来更大的风险。

课间活动也是学生们锻炼身体和结交朋友的好机会。限制室外活动可能会使学生视力长时间处于疲劳状态,增加近视的风险。

统计显示,我国中小学生的近视率逐年上升。眼科专家强调,保障学生每天至少两小时的户外运动对防治近视至关重要。

一些地方如北京、上海、湖北等已经相关条例,为学校管理松绑。

英才小学的一处沙池成为孩子们课间的乐园。校长表示希望校园内能有更多让孩子们自由活动的空间。

学校应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适当放宽对课间活动的限制。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