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来,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一日三枣,青春永不老。”这句话深刻反映了大枣对健康的益处,甚至被认为具有延缓衰老的功效。事实上,大枣在医领域的应用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医学经典《神农本草经》。
书中记载,大枣“味甘性平,具有调和心腹邪气、安定中焦、滋养及全身经络的作用。大枣还能调和胃气,通利九窍,补充体内不足的能量。而到了清代,名医黄元御对大枣有了更加独特的见解。
黄元御认为大枣的味道包括甘、微苦、微辛、微酸、微咸,气味,能通达足太阴脾经和足阳明胃经。他提出大枣蕴含五味,具有补益太阴己土之精,化生阳明戊土之气等功效。他认为大枣还能生津润肺、养血滋肝、平息内风,对脾胃衰损和经脉虚损等问题有显著的疗效。
尽管大枣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水果,但它同时也是一味宝贵的中材。在古代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中,就多次提及了包含大枣的经典方。例如十枣汤对于中风、水气内停、下利呕逆等症状有良好疗效;苓桂甘枣汤则能治疗伤寒后心悸欲作奔豚的症状;甘麦大枣汤则是对抗妇人脏躁、悲伤欲哭的良方。
大枣的应用范围广泛,黄元御解释了其独特性——大枣具备土性。正如黄氏在《长沙解》中所说,土居五行之中,得五味之和,因此大枣的味道甘美而不腥臊、不焦不腐,具有香气。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在许多方剂中都会使用大枣。
不仅如此,大枣对脾胃的作用尤为显著。黄元御进一步阐释了大枣的特性和功效,称其“纯和凝重,具土德之全”,能够调和脾胃、滋养心肝肺肾。其在临的作用显著,黄氏对大枣赞不绝口,称其为“佳果良”。
在传统经方中,大枣的运用还有许多奇妙的例子。如被誉为“伤寒第一方”的桂枝汤中,大枣的妙用不可忽视。黄元御认为大枣与姜桂同用,能够调和气血,使其游溢于脏腑、经络。当归四逆汤等危险病症的方子中也使用了大枣。
尽管大枣在民间随处可见,但很多人并不了解其奇妙的用价值。入的大枣需要经过特殊炮制,黄元御提到了炮制的方法:“选坚实者,经过煮制、去皮核等工序,加入生姜汁等继续煮化,连汁晒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