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购紫砂壶的过程中,壶友们常常注重于泥料的优劣和口盖的严密性,却往往忽视了紫砂壶大小选择的重要性。
除去那些设计独特、造型夸张的紫砂壶,我们可以根据以下容量范围来选择:容量在130cc或以下的归为特小壶,130cc至200cc之间的小品壶,200cc至350cc的中品壶,350cc至600cc的大品壶,以及600cc以上的超大品。
紫砂壶的适宜饮用人数,并非仅仅取决于壶的容量大小,同时也与品茶时使用的杯子容量息息相关。
常用的品茶用杯大致可分为三种规格:
- 小口杯,约30CC
- 中口杯,约50CC
- 大口杯,约90CC
(如图所示,分别为逸冘陶砂作品的四方虚扁、笑樱竹节壶和三足乳鼎等紫砂壶作品)
对于160CC的紫砂壶,若选用小口杯,则可满足4至5人同时品茶。实际上,这种搭配并非一成不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整。简而言之,保持良好的品茶心情,随意搭配即可。
另一个壶友们关注的重点是紫砂壶的出水效果,这关系到日常使用的满意度。下面我们来探讨哪些因素会影响紫砂壶的出水效果。
1. 出水孔的设计
紫砂壶的出水孔有独孔、网孔和球形孔等多种形式,根据壶嘴位置、嘴型等因素进行排列设置。独孔在倒茶水时不易拦截茶叶,但有时会被堵塞;网孔和球孔则因多孔设计,即使部分被堵,出水也不会明显受影响。使用独孔或网孔紫砂壶时,特别是在冲泡茶叶时,需保持心态平稳,缓缓倒出茶汤。若能操作,茶叶应服帖于壶底,壶口处无堆积,从而使出水更为顺畅。
2. 壶型的先天限制
壶流(即出水口)的根部位置对出水效果有着重要影响。若位置接近壶底,则水压充足,出水有力,且减少了口盖部溢水的可能性;而接近壶口的位置则可能导致水压不足,增大倾侧角度后口盖部溢水的风险增加。尽管某些壶型如西施难免会出现涎水现象,但通过注水不溢满、收水手势果断及勤于擦拭等措施,可减少其影响。
3. 壶流的曲直
壶流的设计也是影响水流的重要因素。合理的曲直设计有助于水流的控制和流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