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文棚
品味春食之韵
在我国北方,有着“咬春”的传统,而南方则沿袭了“嚼春”的习俗。在农历二月初二的龙抬头之日,我们这里会制作荠菜饼或荠菜饺子来庆祝。尽管清明节吃野蒿粑或粉蒸菜的习俗更为普遍,但我们的春日美味仍具有独特的魅力。这种由味蕾感受到的野性刺激,不禁让久居县城的我心生向往。
春天已经到来,人们感受着春天的每一个细微之处和美好。在视觉上,我们目睹了常青植物的叶子更加苍翠,报春花盛开,桃花、杏花相继绽放,柳枝逐渐由暗哑变绿。在听觉上,我们听到了留鸟的欢快鸣叫和候鸟燕子的呢喃软语。触觉上,春阳和煦地照耀着大地,春风拂面,令人倍感自然惬意。而嗅觉上,各种野花和果树的花香交织在一起,让我们的全身毛孔舒来。味觉上的享受也是我们不应忽视的。
在乡间,荠菜作为春天的使者,几乎在任何有土壤的地方都能看到它们的踪迹。村人们亲昵地称它们为地儿菜或地秧菜。这些贴地而生的荠菜,像是指引者一样带领我们领略春天的方向和热情。它们在过去的年代中给予了人们无尽的慰藉,现在对于我而言则是春天特有的恩赐。
有句乡谚说:“春天的嫩韭惹得皇上张口。”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香椿头,它象征着春天里野菜中的另一种风情。在春寒料峭过去之后,香椿芽便从树梢冒出,散发着独特的香气。清代李渔曾在《闲情偶寄》中赞椿芽的芬芳之味。
马兰是家乡另一道随处可见的野菜。其叶片肥嫩、茎干翠绿,散发出诱人的清香。这种清香满溢的滋味令人回忆起曾经的“可以废梁肉”的时刻。
在春天的节奏中,黎蒿、野芹、蕨菜、水竹笋等纷纷登场,它们为那些喜欢品尝春天的人们带来了味蕾上的新鲜刺激和享受。对于那些品尝过山珍海味和西餐的现代人来说,这才是真正春天的味道。
在这春意盎然的季节里,漫步于田垄、沟渠旁,停下脚步采摘一些野菜回家制作是一种别样的享受。人们不仅能领略满眼的春光之美,还能舒展筋骨。在品味这些野菜的鲜美与新嫩的也能回味悠长的乡思之情。
中山日报报业集团新媒体中心
二审:蓝运良
三审:岳才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