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中的水准仪使用技巧与心得
在工程测量领域,关于水准仪的使用及塔尺刻度读取方式一直备受关注。今日,我们深入探讨一下工程行业在应用水准仪进行测量时,应该如何选择使用塔尺的正面(1毫米刻度)还是反面(5毫米刻度)的问题。
在过去的职业生涯中,我曾从事于公路和铁路的技术测量工作(在铁路的一家国企),现在则转战于房建项目。在多次的细心观察与实践中,我发现无论是施工员还是测量员,他们大多偏好使用毫米刻度进行测量。当我询问他们为何如他们通常回答说毫米刻度更为精确。
我发现在专业的水准联测工作中,很少有人会选择查看毫米刻度。这是因为当距离在1-5米范围内时,使用正面(毫米刻度)读取数据可能无法直接获得所需读数,这需要更为细致的观察。在远距离观测时,或当塔尺未能完全垂直放置时,通过目视镜观测毫米刻度可能会变得模糊不清,进一步增加了读数的难度。
由于塔尺经常需要伸缩使用,其正面刻度可能会因频繁使用而出现刮花现象,这同样会降低读数的清晰度和准确性。每节塔尺的端部通常会有黑色塑胶卡扣,这会在特定情况下遮挡约1.5-2.0厘米的毫米刻度区域,使得部分读数难以观察。
相较于毫米刻度,使用塔尺反面(5毫米刻度)的读数方式则显得更为精准和高效。对于有经验的测量人员来说,使用5毫米刻度可以快速而准确地确定读数。其刻度方块较大、每个厘米刻度都有明确的读数标示,这使得观察者可以更轻松地确定并记录读数。
我在房建项目现场还发现了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部分测量员和施工人员在进行水准测量时并不习惯记录数据。特别是对于长距离(如500-1000米)的标高测量,缺乏有效的数据记录和整理方式往往会导致数据混乱和计算错误。这可能对工程的整体质量和进度产生不利影响。
我建议工地上所有的测量人员和施工人员都应采用本子记录数据。这不仅包括专用的水准测量记录本,还应包括相应的测量草图作为附件。这样不仅可以避免数据遗忘和混淆的问题,还可以为后续的工程验收和责任划分提供有力的证据。
在长距离高程引测时,建议采用专门的设备和器材,并严格遵守规范的记录和测量方式。通过规范的数据记录、一致的转点选择以及适当的质量控制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工程的准确性和效率。
这些心得和建议是我多年从事工程测量的经验总结。虽然可能只代表我个人的观点,但希望能为工程测量的同仁们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