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演奏,实则是一场音韵的持续对话。多数古琴曲目在编排与指法设计时,都倾向于同音阶音色的组合,这便要求演奏者在弹奏过程中不断调整手指在弦上的位置,甚至在音阶距离较远时还需跳跃式的弹奏。这一系列的指法操作,最终形成了一种音与音之间和谐连贯的“持续感”,也即是人们常说的余韵。
古琴音色多样,包括散音、泛音和按音。当琴弦振动发声后,散音与泛音的余音会随着琴弦的震动幅度逐渐消逝,留下一定时值的韵味。而按音则需要演奏者左右手的默契配合,右指弹弦出音后,左手指需持续按在弦上以保持余韵的延续,一旦离开琴弦,余韵便即刻消散。
弹奏古琴时,一个常见的误区便是过于注重“音”而忽略了“韵”。即在弹奏过程中,演奏者可能会在完成一个指法后,因担心下一个指法不理想而急于起指做下一个指法的准备,这样虽然音可以发出,但韵却因此中断,导致音与音之间出现脱节,了曲子的整体感。
为了使琴音演奏得圆润、清丽、和谐动听,演奏者需培养技法上的“持续感”。那么,如何培养这种“持续感”呢?
其一,需保持心态平和,不可只追求声音而忽视韵味。
其二,起指时要稳而慢。当两个手指先后按弦时,应确保后一个音未出现前,前一个手指仍保持在弦上,使余音不断的同时与后一个音自然衔接。
其三,变换音位时,可采用前音稍弱、后音渐强的技巧。这能够避免音与音之间出现硬性的断层,使音与音之间的过渡更为自然流畅。
其四,对于多弦连续取音的问题,可采用“一指按多弦”和“蛇行鹤步”等技法。一指按多弦既可处理临近两弦的连续音,也可用于三根及以上琴弦的同时弹奏。而“蛇行鹤步”则是模仿蛇的游走与鹤的跨步,通过大指的连续取音或隔徽取音来实现多弦的连续弹奏。
古琴演奏的精妙之处在于通过掌控这种“持续感”来展现音乐的魅力。要想达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境界并不容易,但正是这种挑战性使得古琴演奏充满乐趣。只要掌握好技巧并勤加练习,便能奏出那幽幽琴韵,让音乐在指间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