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购的鞋款,你欣然试穿,步出商场时恰逢细雨蒙蒙。你时刻留意着脚下的洁净,第13次确认鞋面未沾泥水后,不慎的瞬间还是发生了,鞋面被雨水打湿。此后,你不再频繁低头审视,任由它去。
连续几日加班至深夜,你看着时钟滴答走过,伸腰抚摸僵硬脖颈时,内心警觉颈椎疾病的隐患。终于在某日,面对医院的诊断书,你选择暂停忙碌的脚步,休息了三天,让身心得以舒缓。
旅行中,伴侣再三叮嘱保管好随身物品。你不耐其烦地答应着“放心吧,不会丢的”。几经景点流转后,伴侣问起纸巾一事,你忽觉背后一空——那包落在了上一家店里。
很多人或许都经历过类似的插曲。这三个情景虽在各自时刻无特别之联系,但当以文字复盘时,你或许会在这日常的偶然之中窥见一些人生的必然性。
人生看似充满随机,但每个决策和遭遇仿佛都按照不可见的剧本进行。在这剧本中谁是导演?谁是主角?如何让剧情得以精彩发展?这是我们常常思考的问题。
2014年那部在全球风靡的电影《星际穿越》中,有一个关于墨菲定律的引用。电影中,当主角库珀的女儿被问及名字由来时,她解释了“墨菲定律”这一概念。
墨菲定律源于一个故事:一个工程师爱德华·墨菲在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工作时,一次火箭减速超重实验因仪器失灵导致。他从中得出的教训是:如果有多种方法完成某项工作,而其中一种可能导致发生,那么按照概率论来说,一定有人会选择这种方法。
这个定律在社会中广泛传播后,人们常常在遇到看似不幸的事情时引用它来自我安慰。仿佛人生真如剧本般被预设了走向,无论我们做什么,总有些事情会按照概率的发生方式去发生。
是否有思考过?这个看似广泛认可的墨菲定律实际上是基于一个工程师对偶然事件的反思总结的。其有效性没有大量的科学实验支撑。
这个规律背后似乎存在着某种心理暗示:当我们脑海中深深植入“墨菲定律”的观念后,所有的不顺都仿佛是它生效的证明。与其说它是一种规律,不如说它更像是一种心理暗示。
在算命的过程中也存在着类似的逻辑:人们通过算命得知未来可能的不顺后,会格外关注生活中的细节并对其解释归因于“命中注定”。如果将这些负面思维纳入我们生活的主旋律中,“不顺”事件的吸引度就会被无形地增强。
吸引力法则告诉我们应该保持积极的思维和行动来吸引积极的结果。虽然它和墨菲定律一样都是概率问题且难以验证其真实性但相比墨菲定律的悲观视角吸引力法则鼓励我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尽管我们不能完全控制外部的变量和概率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的心态和行动来减少那些可能发生的不幸事件的概率。就像知道熬夜会损害健康就不再熬夜、知道不良习惯会带来不良后果就选择避免它们一样。
那么你相信哪种法则呢?又是否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了这些法则呢?未来还有哪些不同的可能性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实现?请留言分享你的观点和经历让我们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