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石穿空下一句,乱石穿空,乱石崩云

2025-02-1014:16:39综合资讯0

在两宋词坛中,高手林立,既有婉约之作,又有豪放之篇。但无论怎样排列历代词人的名次,苏轼的名字始终稳居前三。在《全宋词》收录的近两万首作品中,涉及人数众多,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始终稳居前列。

公元1079年,乌台诗案让苏轼从文坛的明星瞬间沦为。他在牢中度过103天,虽险些丧命,却未损其狂放与霸气,反而增添了内心的豁达。出狱后,他来到了黄州,这个后来因他而闻名的小地方。1082年,站在黄州城的赤壁矶前,苏轼忆起三国英雄周瑜,挥笔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念奴娇》。人们常言苏轼与周瑜性格相似,皆为才情横溢、傲气凌人、倜傥之辈,仿佛“羽扇纶巾”的周公瑾与他同出一辙。

《念奴娇》的卓越与盛名无需过多赘述。此词常被选入教材,实属理所当然。然而鲜为人知的是,这首词至今现了五个不同版本。现今选入教材的版本只是其中之一,但并不意味着它是所有版本中最出色的一个。让我们一同探究这五个版本中的奥秘。

当前教材中的版本不仅难解,而且极为出色。其他四个版本的改动看似微妙,却在关键字眼上有所差异。第二版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改为“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并将“人生如梦”改为“人间如梦”,另外还将“樯橹灰飞烟灭”改为了“强虏灰飞烟灭”。第三版则更为不同,不仅采用了上述改动,最后还加上了“一尊还酹江月”。第四版与第五版在某些字句上与第三版有共通之处。

在诗词流传过程中,字形的细微变化实属正常。在这五个版本中,尽管部分字句如“一樽还酹江月”中的“尊”与“樽”的差异可能是通假字所致,但真正值得关注的是其他三处差异。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与“乱石崩云,惊涛裂岸”之间的选择体现了词人对于景象描写的独特视角和深度。“穿空”不仅展现了空间的立体感,更突显了时间的跨度,巧妙地用“空”字进行双关表达。而一个“拍”字则巧妙地中和了浪花的冲击力,与后面的“千堆雪”相得益彰,“裂”字相比之下则显得生硬。

“樯橹灰飞烟灭”中的字句巧妙地描绘了赤壁之战的场景,并以船只和船桨为喻体,生动地展现了曹操水军的壮观景象。这种表达方式比直接使用“强虏”更为高明。尽管对于现代读者来说稍显难解,但教材仍选择这一版本以保留其艺术价值。

“人生如梦”与“人间如梦”之间的选择体现了词人对人生态度的思考。苏轼在写此词时想到的是周瑜的起伏人生,并未流露出对人间炎凉的消极情感。“人生如梦”更加贴合作品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