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在此山中(唐诗三百首)

2025-02-1015:51:59百科知识0

问那松间童子

其声云采忙,

曰其师行采。

留痕止于此间山,

云海深处人难觅。

贾岛,唐代一位杰出的诗人,字阆仙,生于范阳(今河北涿州)。他早年出家为僧,后因韩愈的赏识还俗。贾岛曾任职长江主簿,因此人称贾长江。他的诗作以穷愁苦吟著称,自称为苦吟诗人。他擅长描绘荒凉枯寂的景象,用词寒苦,尤其擅长写五言律诗。

词语解读

遇隐者而不遇:指寻找隐士却没有遇到。此处的“寻”字意为寻找、拜访,“隐者”指的是古代不愿而隐居山野的文人。

:指松树下的地方。

童子:此处指年轻的男孩子,即隐者的徒弟。

言:指的是说、告诉。

师:指的是童子的师父,也就是那位隐士。

止在:就在此地。

云深:形容山中云雾缭绕的景象。

不知处:指不知道具体在什么地方。

诗篇释义

在松树下,我询问了那位小徒弟,他告诉我他们的师父已经去采了。他说师父就在这个山里,但因为云雾太深,我们不知道他究竟在何处。

艺术赏析

这首小诗就如同一出由两人对话构成的小剧,描绘了诗人寻找隐士却未得见的情景,富有新意。

诗人并未直接描述隐士的形象,而是通过小徒弟的话语,让我们去想象这位隐士的风采。他远离尘世的纷扰,以深山为家,与松林相伴。他的形象就如同白云一般洁身自好,又如同云雾一般行踪不定。虽然我们没有亲眼见到他,也没有对他进行过任何外貌描述,但这位隐士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刻在我们的心中。

整首诗以问答的形式展开,情感蕴含其中。语言虽平淡无奇,但意蕴深远。这不禁让我们赞叹诗人的语言驾驭能力和独特的构思。

故事传承

有一天,贾岛骑在驴上,突然间得到了两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最初他想用“推”字,但后来又觉得“敲”字更为合适。他在驴背上反复推敲,不知不觉中竟然撞到了京兆尹韩愈的仪仗队。从此以后,“推敲”便成了仔细考虑问题的代名词。

如今,“推敲”一词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用语,代表着对问题的深思熟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