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听人们尝试诠释“文化”的涵义,然而其中大多数的理解,往往令人感觉模糊而不够深刻。
在我看来,任何语言、概念或定义,其真实含义都离不开其文字的起源和演变。只有追溯至文字的造字本义,我们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其核心涵义。
我们需要回溯到甲骨文。作为目前发现的最为古老的成熟文字系统,甲骨文不仅见证了汉字的诞生,更是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接下来,我们需关注金文。其蕴含的意义丰富而深刻,因为它所代表的那个时代正是文明最为灿烂的时期。
相较古人,我们现代人在探究文化起源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甲骨文和青铜器的陆续发现,我们拥有了更多的文物史料。这无疑为我们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视角和资源。
翻阅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虽然有时令人感慨万分,但这也反映了古人因文物史料不足而留下的遗憾。与今日信息化时代相比,我们无疑是幸运的。
甲骨文的特点在于其简练而不失深刻,每一笔每一划都承载着丰富的信息。
从整体来看,“文”字仿佛是一个人的形象。下方的“乂”或“爻”,作为《易经》的简写,暗示了治理的意义,表明“文”在实质上关注的是人的管理和引导。
而上方的人形,又如同一个向上的箭头,顶端呈现出突破的态势。这表明“文”在更高层次上,追求的是超越、是突破,是达到超凡入圣的境界。
金文的图案则更为丰富,加入了“心”、“对钩”等元素,强调了修心的核心重要性。这表示人们需要将心中的谬误、杂念修正并清除,最终使心灵得以从头顶突破而出。
对于熟悉的人来说,这一过程便是灵魂、元神、神识的修炼及成道。由此可见,“文化”中的“文”,与各大有着一脉相承的关系。汉字中蕴含的智慧,也就不难理解为何有“苍颉作书,天雨粟,鬼夜哭”的传说了。
再看“化”字,其甲骨文和金文的写法均展现了两人的形象。一个颠倒头向下,一个正常头向上。这表明“化”的过程就是将行为颠倒、向下堕落的人转化为正常、向上的状态。
“文化”的本质与的之道并无二致。它讲述的是超越平凡、达到神圣境界的道理。这是上古圣人、人类先祖希望传递给后世的重大信息。若仅用形而下的思维去理解,将无法领悟其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