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叶渔船两小童的下一句(一叶渔船两小童几年级学的)

2025-02-1018:12:01综合资讯0

在宋代的文化天地中,诚斋先生杨万里可谓一位不可或缺的文坛巨匠。据传,他笔耕不辍,创作了四万多首诗作,现今存世的两万多首,其数量几近半部《全唐诗》,这足以彰显他的创作才华。他也是一位独具个性的文人,其诗风在宋代文坛上独树一帜。

杨万里的诗作,充满生动与趣味。《小池》中的“小荷初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让人感到自然界的生动;而在《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则展现了自然的壮丽。再如《宿新市徐公店》中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描绘了童趣的可爱。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常常被选入教材,也让杨万里的诗作在宋人间广为传颂。

今日,我想与大家分享的,是杨万里的另一首经典之作——《舟过安仁》。这首诗作于杨万里晚年,当时他已辞官归乡,年逾六旬。一次乘船路过安仁县时,他观察到两个孩童的举动,触动了他的诗心,于是便有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篇。

《舟过安仁》

南宋 杨万里

一艘渔船两个小童,收起竹篙停棹坐船中。

奇怪的是无雨也撑伞,原来非为遮头而是借风。

和许多杨万里的诗作一样,这首诗清新自然,仅通过描述孩子的动作便展现了他们的生活场景。诗人并未发表任何议论,但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却悄然流露于字里行间。

诗篇前两句描绘了两个孩子安静地坐在船上,收起划船的工具,引起了诗人的注意。此处,诗人运用了白描手法,渔船、孩童、江水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的江景画面。诗人作为旁观者,静静观察着这一切。

而后两句则揭示了孩子们的巧妙举动。他们虽然未遇雨,却撑起了伞,这并非为了遮阳,而是巧妙地利用伞作为船帆借风行进。孩子们的创意和机智让诗人感到惊喜。诗人仅用简短的语句就生动地描绘出了这两个孩子的形象。

此诗虽无生僻字眼,却表达了杨万里高超的文学造诣。诗人精心布局字句,设下疑问再解疑,使读者读来眼前一亮。诗人对动作的捕捉精准到位,收篙、停棹、坐船中、张伞等动作一气呵成,画面感极强。读者仿佛跟随诗人一同目睹了孩子们撑伞扬帆的情景。

品读杨万里的作品,总能让人在简单的语言中领略到深邃的诗情画意。他的儿童题材诗作堪称宋词中的瑰宝。在千年文坛上,虽不乏写儿童题材的诗人,但杨万里却能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观察脱颖而出。他总能从儿童细微的动作中发现生活的美好。这也正是《舟过安仁》能够流传至今并广为传颂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