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m3等于多少升(1m3水等于多少升)

2025-02-1018:59:08生活经验0

水试验过程及计算方法详解

一、名词解释

水池满水试验是水工构筑物的重要功能测试环节。与专注于管道的闭水试验不同,满水试验主要针对水池等储水构造物。

二、前提条件汇总

  1. 池体混凝土需达到预设的设计强度。
  2. 池内须保持清洁,任何内外缺陷均需修缮完成。
  3. 现浇钢筋混凝土池体的防水层、层施工前应完成准备工作。
  4. 对于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池体,需在施加预应力并封锚锚固端后,于保护层喷涂前进行试验。
  5. 预留洞口、预埋管道及进出水口等应临时封堵,封堵材料需为水泥砂浆砖砌,且达到能承受试验压力的设计强度。
  6. 充水和排水系统应准备就绪,确保试验流程的顺畅。
  7. 各项安全保证措施必须落实到位,保障试验过程的安全。
  8. 满足设计的其他具体要求,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准备工作要点

  1. 选择合适的水源,并确保注水和排水系统的设施完备以及安全措施的完备。
  2. 有盖池体顶部的通气孔、人孔盖必须安装完成,同时配备必要的照明和防护措施。
  3. 安装水位观测标尺,并标定水位测针,以便准确观测水位变化。
  4. 准备现场测定蒸发量的设备,通常采用特定规格的敞口钢板水箱及水位测针。
  5. 对于有沉降观测要求的池体,应选定观测点并记录初始值。

四、所需工具清单

  • 水泵(用于抽排水)。
  • 水位标尺测针,用于观测和记录水位变化。

五、试验流程详述

  1. 向池内注水宜分三次进行。对于大中型池体,可先注水至底板施工缝,检查底板抗渗质量,无明显渗漏时再分次注水。注水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每日2m,且相邻两次注水时间间隔应不小于24小时。
  2. 以水池高度为12m为例,计算注水到结束(符合渗水标准)所需天数。如水位上升速度为每日2m,则每次注水需时2天。考虑到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1天,总时间为第一次注水2天+间隔1天+第二次注水2天+间隔1天+第三次注水2天=8天。即水池注满需要8天的时间。
  3. 注满后第一天开始读取水位初读数,次日读取末读数。当渗水量符合标准时,需连续测定至少两次。最少需要连续测定4天方可确定渗水情况。
  4. 渗水量计算方法:以水池长10m、宽10m、注水高度3m为例,通过观测水位变化和扣除蒸发量来计算实际渗漏量。具体计算公式和步骤详见下述计算过程。

接下来为渗水量计算的详细过程:

1. 计算水面面积(A1)和总面积(A2)。

2. 记录并比较初始和最终的水位读数(E1和E2),以及蒸发箱的相应读数(e1和e2)。

3. 根据公式q=A1/A2{(E1-E2)-(e1-e2)}计算渗水量q。其中q代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渗水量。

4. 将计算结果转换为标准单位(如升/平方米·天),并记录下来以便后续分析和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