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葱为陪魏国太子赴邯郸作为人质,向魏王陈说疑虑。他问道:“假设此刻有言市集出现老虎,大王会信以为真吗?”魏王回答:“自然不会。”
接着,庞葱进一步询问:“若二人异口同声指称市集有虎,大王会相信吗?”魏王略显犹豫地答道:“我开始有些疑惑了。”
庞葱再问:“倘若三人众口一词声称市集有虎,大王是否会信服?”魏王这次点了点头,道:“我或许会信了。”
庞葱解释道:“实际上市集并无虎,这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三人的一致言论,就形成了‘虎’的假象。邯郸距离大梁虽远胜于市集,但关于我的流言蜚语却可能比三人所言更为猖獗。希望大王能明察秋毫。”魏王表示理解并会留意。
于是庞葱辞别而去,但他的言论很快传至魏王耳中。后来太子结束人质生涯,庞葱却未能再见魏王。
关于“夫”字的本义:它原指“成年男子”。如《愚公移山》中所描述的“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夫”在文言文中还有其他常见释义:
1. 指女子的正式配偶。如《陌上桑》中的“使君自有妇,罗敷自有夫”。
2. 作为助词,读fú,用于句首,有提示作用但不翻译。如在本文中提到的“夫市之无虎,明矣”。
3. 同样作为助词,读fú,置于句尾,表达感叹。如《论语·子罕》中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 作为代词,读fú,指代“那、那个”。如《捕蛇者说》中的“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除了“三人成虎”的故事外,还有一个类似的典故出自《战国策》,与大思想家曾子有关,即“曾母投杼”的故事。
在春秋时期,曾参虽贤德却难以抵挡流言的攻击。即使母亲对他有深厚的信任,但当三人相继告知曾参杀了人后,连曾母也不再完全相信自己的儿子了。这足以证明流言的可怕力量。
西汉·刘向在《战国策》中记录了这些故事。无论是庞葱的预警还是曾母的遭遇,都警示我们流言蜚语的危害性。在信息繁杂的现代社会,我们应保持的能力,避免成为流言的传播者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