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教育中,音乐与游戏相互融合,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游戏富有丰富性、趣味性、实践性,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身心素质。而音乐则是一种传递情感的艺术语言,具有唯美的艺术表演特征和强烈的感染性,能够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对幼儿的语言、审美等方面培养具有积极意义。在幼儿园中班开展音乐游戏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围绕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的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策略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音乐游戏;实施
引言: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幼儿教育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其中,《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相关教育的颁布,明确强调了幼儿教育应注重艺术教育的培养。
音乐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促进幼儿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环节。在多年的幼儿教育实践中发现,良好的音乐游戏教育能够让幼儿的身心保持活跃状态,提升其思维敏捷性和语言沟通能力。
一、目前音乐游戏教学中的问题
1. 音乐游戏资源不足,缺乏创新和感染力。
2. 活动分散,难以突出幼儿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3. 音乐游戏缺乏创新,以歌舞为主导的形式单一,内容枯燥。
二、音乐游戏活动的具体策略
1. 借助情景创设提高幼儿对音乐的喜爱。
通过选择适合幼儿发展的音乐背景,营造愉悦的学习空间,并开展音乐游戏活动,如角色扮演等,让幼儿在趣味性的游戏场景中体验音乐,培养对音乐的浓厚兴趣。
2.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幼儿思维发展。
在音乐游戏中融入舒缓且优美的音乐旋律,让幼儿在听的过程中展开想象,用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悟,从而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
3. 教师耐心、认真的音乐知识讲解,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教师需对幼儿的音乐鉴赏能力进行引导和培养,通过讲解歌曲主题和表达的情感,使幼儿更好地理解音乐,获得音乐欣赏的乐趣。
4. 注重幼儿素质基础,选择合适的音像材料。
在选择音乐材料时,需全面考虑幼儿的年龄、性格、习惯等因素,选择欢快、积极向上的音乐,以满足幼儿的发展要求。
5. 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确保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通过培养教师的师德、专业知识和文化鉴赏力等方面的素养,使教师更好地引导幼儿在音乐游戏活动中的主动性,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三、结语
幼儿园中班音乐游戏教学是培养幼儿审美能力、促进幼儿健全人格形成的重要途径。通过有效的音乐游戏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其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幼儿园应重视音乐游戏教学的实施,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参考文献
[1] 箫醒园. 阳台上的“合唱团”——对于中班音乐游戏实录与研究[J]. 新课程(综合版), 2018(07): 78.
[2] 慧. 幼儿园中班音乐活动游戏化存在的问题与策略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