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间的交往如清水一般淡然,而小人之间的交往则甜如美酒。实际上,君子的淡交反能亲密无间,而小人的甜交则难逃最终的疏远。此言出自《庄子·山木》的深邃之语。
真挚友谊的生成,并非源于双方的刻意拉拢,而常带有一种偶然的、静谧无声的韵律。真正的友谊能够穿越时光的流逝,跨越空间的距离,历久弥新,历练出深厚的情谊。
在,真正的好友并不在于多,而在于精。三五知己,足矣。这是一种缘分的流转,一种心灵的相吸。
周国平曾言及人际关系之道,他的观点是尊重与随缘。这恰恰体现了他对待友谊的态度:尊重他人,亲疏随缘。
生活在世上的人,无论才智高低,都需要朋友的陪伴。没有朋友的人,无论是过于孤僻还是过于恶劣,都会感到孤独与不幸。绝大多数人都会有自己的朋友圈子,或大或小。若有人一生连一个真正的朋友也没有,那他的生活或许会让人感到不可思议,或是引人侧目。
一个人又不可能拥有众多的挚友。所谓朋友遍天下,要么是诗意的夸张,要么是浅薄的自负。真正的友谊是内敛的,不喧嚣的。在我的观察中,真正的好友并不需要频繁的相聚。在所有的人际关系中,互相尊重是首要的美德。必要的距离是任何尊重的基础。有价值的交往不在于交往本身,而在于交往者各自的价值。
高质量的友谊发生在两个独立的优秀人格之间,它们互相欣赏、互相尊敬。使自己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优秀的人,是能够为友谊作出的首要贡献。我相信,一切好的友谊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是刻意追求的结果。当我们初次与人相识时,很快便能感受到彼此的心性是否相投。
友谊的亲疏并不是由我们的愿望决定的,而是由我们与对方的心性及其契合程度决定的。如果友谊是基于利益而建立的,那么最好坦率地摆在桌面上。以友谊的名义进行的利益之交最终都会破裂,而且双方还可能互相指责。其实,友谊与利益无关。如果一开始友谊是真诚的,但后来因为利益的导致友谊破裂,我们也应随缘,不要强求什么。我们应该接受一个人的人品是天性和环境的产物这一事实。跳出个人的恩怨,以一个认识者的角度看待人生和社会,我们便能获得平静的心情。
本文摘自《善良丰富高贵》一书。朗读者:王湛琦。
今日话题:读过此文后您有何感想?欢迎留言分享您与好友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