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是什么季节,七月属于盛夏还是仲夏

2025-02-1104:52:13百科知识0

先引全诗: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一之日襞发,二之日栗烈。无衣无褐,何以卒岁?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七月流火,春日载阳,有鸣仓庚。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春日迟迟,采蘩祁祁。女心伤悲,殆及公子同归。其余诗文内容与此类似,不再一一列举。

顾炎武在《日知录·正月之吉》中提到《诗经》中的《国风·七月》一篇,他认为凡言月者皆夏正,言日者皆周正。其中“七月流火”一词,出自此诗。这里的“火”指“心宿”,即“大火”星。每年仲夏黄昏,“大火”位于正南方,而后在七月黄昏时逐渐西降,被解释为“流火”。此处的“流”并非流星之流,而是指的流动或移动。

关于“七月”的具体指代,存在不同的看法。有观点认为诗中的“七月”并非指农历七月,而是指周历的七月,即夏历的五月。为了验证这一观点,我们可以从星空图的角度出发,选取不同日期的位置进行观察比较。比如5月12日、6月12日和7月12日的心宿二位置,以探究其变化规律。

对于诗中描述的各种农作物收获和季节变化,也可以与历史资料和现代农业知识相结合,进行详细的分析和对比。比如,“六月食郁及薁,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等描述,可以与现代农作物生长周期和收获时间进行对比,探究其是否符合周历的时间节点。

关于郁、薁、葵、菽等作物的具体指代,虽然有些争议,但可以通过查阅古代文献和现代植物学知识,结合农历和周历的差异,进行推断和解释。对于诗中提到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如蟋蟀的出入、农作物的种植和收获等,也可以与当时的自然环境和人类生活相结合,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理解。

《国风·七月》中的“七月”并非一直流传的农历七月,而是周历的七月。这一观点的判断并非臆断,而是基于对诗文内容、历史背景、天文学知识以及农业知识的综合分析和研究。前人的判断或许存在不足或缺乏证据支持的地方,但通过更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我们可以得出更接近事实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