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与环保新风尚
积分换现金,绿色行动得回报
新津首站,10座便民服务(碳中和)小屋正式投入使用。
这些小屋以清新的外观和便捷的回收方式吸引了大量环保意识超前的市民前来参与。
据统计,截至目前,通过这些小屋已成功收集并回收废旧物品共计185吨,居民通过积分奖励兑换的现金总额达到了24.3万元。这一举措有效推动了垃圾分类源头减量,帮助居民们养成了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
走进希望东路一小区附近的“碳中和”小屋,一间二十多平方米的玻璃房映入眼帘。内部被巧妙地划分为五个区域:纺织类、玻璃类、塑料类、金属类以及废纸类。
每个区域都按照对应类别整齐堆放着相应的物品。小屋的墙上贴满了鼓励垃圾分类的标语,而进门右侧则配备了一个特制的电子秤。
工作人员会向居民解释这个秤的特殊之处:“它不仅能称重,还能计算出可回收物对应的碳中和数据。”当居民带来废旧纸板、塑料瓶等物品时,只需放在秤上,选择相应类别,即可快速得到现金收益和碳积分。
截至11月6日,新津已有10个这样的碳小屋投入运营。累计回收废旧物品达185吨,累计碳积分更是达到了101.4万余分。这一系列的成绩都得益于每天定时清运、二次分拣以及专业企业的回收处理。
为提升回收效能和保持屋内整洁,碳小屋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不仅有回收车辆定时清运,分拣中心进行二次分拣,还通过积分奖励和提现机制激发了市民的参与热情。
“虽然钱不多,但它能让市民手中的垃圾变得有价值。”碳小屋负责人表示,“更重要的是,通过奖励的方式,我们可以慢慢引导市民形成一种垃圾分类的生活方式,养成一种习惯。”
对于回收物的价格标准,碳小屋保证不会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市民不仅可以获得现金收益,还可以用碳积分在APP上兑换日用品,或在碳惠天府平台兑换额外物品。
市民吴婆婆表示,现在她会将家里可回收的垃圾都整理好,带到碳小屋。“垃圾还能兑换钱,这有什么不好的呢?”她笑着说。
许多居民也逐渐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积极参与其中。碳小屋的负责人表示,他们希望让垃圾分类成为一种新时尚,并在镇(街道)进行推广,引导更多人参与垃圾分类。
通过这些努力,我们相信垃圾分类将逐渐成为社会的新风尚,为保护地球环境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