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宋代卓越的词人,载于《宋史·艺文志》的记录中,她留下了《易安居士文集》七卷和《易安词》六卷。由于她是女性,古时对女性诗词的重视不足,她的作品大多已散佚。现今,李清照仅存诗词数十篇,却已足以让她成为千古第一才女。
今日,让我们一同品读李清照的代表作《声声慢》。此词开篇便连用十四个叠字,惊艳了后世。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时节忽冷忽热,令人难以调养。饮下几杯淡酒,却难以抵挡夜晚的寒风之急。雁飞过,触动人的心弦,是旧时相识的影子。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不堪,如今还有谁愿意采摘?独守窗前,孤寂之中不知如何度过这漫长的黑暗。细雨打在梧桐上,直到黄昏,点点滴滴。这般的情景,又怎是一个“愁”字可以形容的呢?
关于这首词的创作时间和主题,存在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此词写于宋室南渡、词人丈夫亡故之后,描绘了词人晚年境遇的凄凉;另一种观点认为,此词写于李清照中年时期,词中所写的是词人因未育孩子而受到丈夫疏远之苦。
由于李清照生平的文字资料极少,这些观点都只是猜测,缺乏确凿的证据。
清人陆蓥在《问花楼词话·叠字》中评价道:“李易安居士善用叠字之法,其《声声慢》一词,顿挫凄绝。用叠字气机流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确实如此,写诗词用叠字难,连用叠字更难。而李清照的十四叠字堪称千古奇词。
这十四叠字从动作到环境再到内心,层层深入地描写了人在世间的失落、孤独、凄凉之感。当你诵读这十四字时,会不自觉地陷入词人李清照所传达的凄凉情感之中。
“乍暖还寒时候”等句行文含蓄,情在词外。词人虽言调养、饮酒以自娱,但天气的忽冷忽热、风急天寒都突显了她的凄凉之感。
“雁过也”一句更是暗指词人在伤心之时翻看旧时书信的情景。大雁是书信的象征,这里更增添了词人的故国之思。
至于那满地黄花、守窗独坐、梧桐细雨的描绘,更是把词人的内心世界展露无遗。她内心的凄凉、环境的凄清都跃然纸上。
李清照的这首词遣词造句精妙绝伦。她并非刻意炫技而是为了表达内心的无限愁苦。叠字险韵以及口语的运用都是为了内容服务因此能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千古名篇。
综上所述李清照凭借其少见的才情与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后人永远传颂与品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