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了娃后,养育之路上便仿佛是在历经一次次的挑战与磨练。幼时忧其成长与饮食,长大后又面临纠正其不良习惯的课题。特别是当孩子出现任性、不听话的情况时,许多家长都倍感头疼。对此,我们今天就来深入探讨一下孩子任性的问题及其应对之策。
孩子任性的背后原因
家庭教育的影响
我们要认识到,孩子的任很大程度上是受家庭教育所影响。如今,多数家庭为四二一或四二二结构,祖辈们的过度宠爱与父母的迁就,往往导致孩子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观念,从而产生任性的性格。这种“爱”的方式,不仅未能培养孩子的同理心,反而助长了其任性的行为,如孤僻、不善于接纳他人等。
在幼儿园中,这种任性的表现尤为明显,如抢占他人玩具、稍有不顺心就哭闹打滚等。而在外出的场合,如逛街或超市,孩子稍有不如意就会以哭闹来达到目的。
自主意识的发展
除了家庭教育外,1~3岁孩子的任性还与其自主意识的萌芽有关。这个阶段的孩子认为自己已经长大,想要摆脱大人的管束,展现出自我意识。由于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判断力尚未成熟,因此常常无法正确分辨是非。
正确引导,帮助孩子克服任性
避免打骂,寻找合适的方法
当孩子出现任时,家长应避免打骂,而应寻找更合适的教育方法。在孩子乱发脾气时,应妥善处理,不可一味打骂。在公众场合,即使面对孩子的哭闹,也不应轻易妥协。如果判断孩子只是在耍小性子,那么即使他哭闹也应将他带回家进行教育。在一个安静的环境中,静静观察孩子的哭闹,待其情绪稳定后再进行沟通。
勤于沟通,了解孩子的想法
“知其所以然,察其所欲”。只有通过与孩子的沟通,家长才能真正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例如,当孩子想要某个玩具时,家长可以引导他说出与家中玩具的不同之处或为何想要这个玩具。在沟通时,家长可以采取3:1的沟通满足比例,即沟通3次后再满足其1次需求,这样至少能让孩子明白沟通是有效的。
纠正祖辈观念,有度地满足孩子
面对孩子的需求,家长应有原则地满足,做到爱而有度。同时要明确判断孩子的行为是否正确、要求是否合理。若不合理则不应满足他,并针对性地进行说服教育。在教育孩子时全家人需步调一致避免心软纵容否则可能导致孩子任愈发严重。
培养分享习惯对自主意识强的孩子
对于自主意识强的孩子他们分享也是纠正其任的有效途径。如在分享食物或玩具时先让他人享受例如让爷爷/奶奶先吃一块西瓜或者先将玩具分给其他人以养成其分享的习惯同时家长可给予表现良好的孩子一些奖励如较大的西瓜块或玩具奖励来强化其良好行为。
此外对于1~3岁的孩子他们在与同伴相处时可能会出现争抢玩具或推搡的现象此时家长应事先准备好足够的玩具和食物确保每个孩子都有份在发现孩子有倾向时应及时制止并正确处理避免过分溺爱以免孩子成为小霸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