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会计新手,入门先明晰记账法——即基础中的基础,为借贷记账的准则。将会计账户细分,形成五大类别: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以及损益。在这其中,资产与成本账户的增减变化皆有迹可循,借方登记增益,贷方登记减少;反之,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统称为权益)账户的变动规律与之相反。对于损益类账户,其登记则需分清是费用还是收入。
资产借增贷则减,权益变动正相反。
牢记成本与资产的关系,勿使混淆成一片。
区分损益明细账,费用收入分清楚。
若需推算收入增加量,可在贷方仔细转一转。
2.再来了解会计核算的大框架,其包含了七大核心方法:科目设置、复式记账、凭证制作与审核、账簿登记、成本核算、财产清查及会计报表编制。
会计核算有七法,科目设置排第一。
复式记账虽复杂,凭证制作与审核也不易。
账簿登记需细心,成本核算讲求效益。
核对财产需知实与账之差异,编制报表才能算齐整。
如有疑惑问核算方法,比对七法口诀便可知悉。
3.跨越时间的会计费用如何处理?涉及到跨期摊提账户的问题,这其中涵盖待摊与预提两种费用。待摊费实际上是指前期已支付费用需要后期的摊销;预提费则代表为预见性所支付的费用先行承担负债。这两者的共同点在于其收益期横跨多个会计期间(如月份)。
待摊预提费用跨期计,权责发生制来指引。
先付费用为待摊型,预计支付名预提。
待摊资金需借记费用,弃之不理贷方来记录。
若要分摊从贷方转入借方,须从其中提取费用进损益。
预提费用在贷方预先提,四类费用对应借方来匹配。
支付时借方减预提额,现金存款莫忘记。
总结来说,权责发生制为二者的核算基础。先期支付的待摊费和预见的预提费各有区别。记牢相关会计分录的借贷关系和涉及的会计科目类型是关键。
4.熟读口诀后便可记忆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成本法流程。
历年股息抵之前投资减值计算妥。
若逢本年分配情况现,再计算利润较其异。
待到日后时分辨两者差距处理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