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至今,人们皆面临严冬酷暑的挑战。寒冷与炎热,这两位人类的天敌,时而能夺走人们的生命。即使在古代没有现代科技的辅助,人们依然想方设法为自己创造一些舒适的生存条件。
夏日里,城市的喧嚣中,冰箱与空调成了我们最离不开的电器。对于冷气的渴望几乎已成为人们的本能。而冰,更是夏天最珍贵的东西,成为了解暑的佳品。
如今,家用冰箱能轻松制造出冰块,让我们在家就能享受冷饮的美味。但在古代,没有制冰机器,人们是否就无法享受冰的清凉了呢?其实不然,古人的智慧远超我们的想象。
古时人们发现,地下、山洞等地方能保持低温,于是在冬天水结成冰时,他们会将大量的冰块开凿下来,运送到天然或专门开凿的“冰窖”里保存,以供夏天使用。早在周代,我国就有了专门管理冰窖的,被称为“凌人”。
尽管保存冰块看起来是一个程序简单的过程,但拥有冰窖是过去的贵族、富豪的。但普通人是否就只能默默承受夏日的炎热呢?他们也充分展现了智慧,利用水井作为天然的“冰箱”,来冷藏食物和水果。
更令人惊奇的是,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哲学著作《淮南子》中就记载有“以冬铄胶,以夏造冰”的方法。虽然《淮南万毕书》已佚失,但其内容确实描述了古人造冰的技巧。
根据记载,古人采用沸水制冰的方法。具体而言,将沸水置于瓮中,以新缣密封,沉入井中数日可成冰。这一方法引起后世学者的广泛探讨与实验。尽管近代物理学知识传入后,对其真实性产生了疑问,但仍有学者认为古人可能掌握了一些我们现在忽视的物理学知识。
针对这种方法的具体运作原理,学界仍无定论。有的学者认为是沸水在特殊条件下迅速降温甚至结冰的化学反应;也有学者认为可能是井的深度和低气压导致水的冰点降低。虽然尚未有确切答案,但古人的智慧与方法无疑为现代科学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而今的我们,拥有了科技的力量,能够在任何季节保存食物、制造冰块。那么,现代冰箱的工作原理又是怎样的呢?主要由蒸发器、冷凝器、毛细管、压缩机等几部分组成。其中压缩机消耗电力,推动气态冷凝剂的变化,从而实现冰箱内温度的降低。
了解了冰箱的制冷原理后,我们也明白了在天热时打开冰箱并不能起到整冷的效果。冰箱本质上只能保证其内部空间的低温,而其散热仍在室内。对于现代人来说,使用空调、风扇等电器来避暑更为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