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性质读后感(科斯企业的性质主要观点总结)

2025-02-1115:30:22生活经验0

积极推动大众创业,旨在以此促进就业。对于创业者而言,首要任务是深刻理解,为何要创立企业?或者说,企业的存在意义何在?有学者引用了科斯1937年发表的《企业的性质》作为解答。科斯的观点,我经过深思熟虑,觉得确实富有启发性。

科斯是经济学界的泰斗,他的见解自然值得重视。对于他给出的答案,我仍有进一步的思考。我认为,科斯虽然以企业为案例阐释了计划和市场的边界与交易成本的关系,但并未触及到企业出现的根本原因。事实上,交易成本固然影响企业资源配置的规模,但企业的出现并非仅由此决定。

在科斯的观点之前,学术界对于企业为何存在有着多种解释。亚当·斯密,经济学的奠基人,从分工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以制针的例子阐述了协作分工的重要性。而后来的经济学家厄舍则基于斯密的观点,提出了企业是为了获取分工的收益而存在。

与斯密和厄舍不同,经济学家奈特则从“不确定性”的角度进行了解释。他指出,经济活动需要协作,而协作中需要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由于市场存在不确定性,具有特殊判断力的人便成为了管理者,当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形成联系时,企业便应运而生。

尽管科斯对奈特的解释提出了质疑,但他自己也未完全解答企业的起源。我认为,要真正理解企业的存在,需要深入探讨三个问题:一是要素所有者组建企业的动机;二是谁能在要素所有者中脱颖而出成为企业家;三是企业的规模是如何决定的。

关于创办企业的动机,我坚信要素所有者因共同目标而选择合作。这个共同目标不仅仅是节约交易成本,更重要的是追求规模经济收益。在资源稀缺的假设下,要素所有者必须有效整合资源以最大化收益。

关于企业家的产生,我认为不仅仅是市场判断力的问题。在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要素中,哪种要素更为稀缺,其所有者便有可能成为企业家。例如,若资本相对稀缺,资本所有者便可能雇佣劳动成为企业家;若技术更为稀缺,技术所有者则可能成为企业家。

至于企业规模的决定因素,我认为除了科斯提到的交易成本外,还有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的关系。这两者共同影响着企业的最佳规模。

回到创业的话题,以上的分析为大众创业提供了三点启示:

启示一:精准选择投资方向是创业的首要任务。追求规模收益的前提是产品有市场需求。若市场已饱和,增加投资只会加剧过剩。创业者必须慎重选择投资方向。

启示二:创业者需具备整合资源的能力。若计划创业,应自问是否拥有相对稀缺的生产要素。若拥有资本或新技术,当然可以创业。但若缺乏这些要素,则需思考如何整合其他生产要素。

启示三:创业的关键在于将企业做强而非做大。虽然扩大产量可以取得规模收益,但并非规模越大越好。企业最佳产量由边际收益与边际成本决定。一旦超过最佳产量,规模收益可能递减。创业的目的是使企业更加强大而非单纯追求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