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之德,凝聚三要义以显无量德行。
世间众生皆仰慕“智、仁、勇”三德,乃普世之道也,其共通之原则,乃一也。
智、仁、勇三者,为人间美德之基石。此三德之践行,需以“诚”为心之本源。诚者,方能修得内心之平静与清明。
天地宇宙之循环,不息不止,犹如生命之源流,这是大道的呈现。天地间,日月星辰、风雨雷电、山川大地、河海田园,皆有其规律。人间社会,则有五常道,即父子、君臣、夫妻、兄弟、朋友之关系。君子行走于世,遵循五常道,则能显明其德性,。这五常道,既是凡人修行之途,君子行此道,更需依托“智、仁、勇”三德。
三德之中,“智”为明辨之智。智者,知天地阴阳之变,明善恶是非,知吉凶悔吝。如《金刚经》所云:“见相非相,则见如来”,此为实相智慧。智者明理知事,决断简择,照见万物,了解过去、现在、未来。
“仁”乃天地生发之仁爱。仁者心中存有慈悲心,爱人如己,存仁爱物之心。此心即为天地良心,为众生之福祉而存。
慈爱众生以欢乐为乐,“悲”为拔除众生之苦。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此为仁之极致。当君子行仁之时,以天地生生之仁合于人间社会,养育,此乃成全天地之德。
“勇”者气也,为正道之精进。勇者在正道上勇往直前,仁德,行持仁义。此为最高道德之体现。正如老子所言:“慈故能勇。”
君子的三德“知、仁、勇”,乃其行五伦大道的明德根基。一个君子需先,否则所行之仁易成假仁、不仁;所行之勇或成血气之私,为祸之源。若君子能明辨大道真义,当知行于世间应与天地生发之机相应,仁德、行持仁义,则可无往不胜。
三德“智、仁、勇”皆源于“一”,即道也,自性也。体现在人即为诚。“无诚无物”,万物皆由诚所成。
言出必诚者方能成就一切。诚心可成事、成业成德、成圣成佛。子思在《中庸》中言:“有诚心的人方可成就自我并影响万物生发。”君子以诚为贵,不仅成就自身之道,更可助万物生长。
君子之三达德乃成就一切道德之基石。以诚为本,修得智、仁、勇三德,方能显无量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