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银行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了一份公告,旨在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的稳定与充足。为了进一步增强央行货币工具的多样性,银行家们宣布即日起采用新的公开市场式逆回购操作方式。
该操作主要针对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并原则上每月进行一次,其期限被设定在一年以内。式逆回购涉及多种固定数量的债券,包括国债、地方债券、金融债券以及公司信用类债券等,通过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和多重价位中标的方式进行。此类操作的最新动态都会在银行的官方网站上公布。
增强短期至一年内的流动性调节能力。
今天,银行对外公开了其新采用的式逆回购策略。这一策略的推出,紧随今年内的一系列货币工具的更新,包括临时正逆回购以及国债买卖等。
根据央行现有的流动性投放工具,按照期限由短至长排列,除了新推出的式逆回购(其期限同样不超过一年)外,还包括7天期的公开市场逆回购操作、1年期的中期借贷便利(MLF),以及用于长期流动性管理的国债购买和降准等工具。
经济学家对央行新策略的看法:民生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目前市场中缺乏中短期(1个月至1年)的流动性投放工具。他认为,央行的式逆回购策略将覆盖如3个月、6个月等不同期限的流动性需求,这有助于提高一年以内的流动性跨期调节能力,并推动流动性管理的精细化。
多位专家认为,央行此时推出新的工具,预计将有助于更好地对冲年底前中期借贷便利(MLF)的集中到期问题。数据显示,11月和12月均有大量MLF到期,总量达到目前中期借贷便利余额的40%。考虑到债券发行和年末现金投放等因素,年底时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可能面临较大的补充压力。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央行在此时间点实施式逆回购,有利于更好地应对四季度中期借贷便利的集中到期问题,这将对维护年末流动性水平的合理充裕起到积极作用,为经济的稳定增长提供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维持现有利率水平。
据专家解释,式逆回购采用利率招标和多重价位中标的方式。其定位主要是作为流动性投放工具,因此并不会新增货币的工具中标利率。
此次推出的式逆回购采用固定的数量、利率招标和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各机构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不同的投标利率,按照从高到低的顺序进行中标,其中标利率即为该机构的投标利率。
有望推动我国回购业务的发展。
专家指出,随着央行操作工具的多样化,这有望带动全市场的式回购业务的发展。当前我国货币市场主要采用质押式回购模式,但式回购在国际上更为普遍。随着更多海外投资者的进入,他们更倾向于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式回购方式。央行的这一举措被看作是市场发展式回购业务的示范。
提升市场流动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