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文化的绵延长河中,鲜少听到人们使用“太太”这一称谓来指代妻子了。在部分文学作品里,我们仍能偶然窥见这一称谓的踪影。这一称谓,实为古时男子对妻子的尊贵称呼,不仅积淀着厚重的历史,更彰显着古时人们对女性的深深敬重,并蕴藏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周朝,作为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个朝代,涌现出三位杰出的女性,她们分别是周朝开国先君的夫人——太姜、太妊、太姒。她们合称为“三太”,以她们的德行与智慧,助力于君王的与的太平,成为了母仪天下的典范。人们希望妻子能如“三太”般贤德,遂将已婚的女性尊称为“太太”。
让我们一同走进这三位非凡女性的世界,其中更不乏胎教的先行者。那句脍炙人口的诗句,便出自《诗经》的首篇《关雎》,诗中描述的正是周文王与太姒之间的佳话。
周文王年轻时,于渭水之滨邂逅了太姒,她的美貌与品性深深打动了他。文王了解太姒的仁厚与善良后,决定迎娶她。那日,他造舟为梁,钟鼓齐鸣,亲自迎娶太姒,场面盛大而隆重。
太姒不仅容貌姣好,且平易近人。她在家庭中以简朴为美,对老师恭敬有加。成为文王夫人后,她更加贤淑,仰慕祖母与婆婆的德行。她相夫教子,勤俭治家,从未有过失礼之举。她不忘子女孝道,常回娘家探望父母。她协助文王治理内政,使文王得以专心治理外政。这也成为了“内人”这一称谓的由来。
太姒被后人尊称为“周十臣”之一,是周朝十位著名大臣中唯一的女性。她与其他大臣共同辅佐文王治理天下,以仁德为之本。她的教育方式也极为成功,孩子们从小到大都行为端正,无邪僻之举。其中二子姬发,即为周武王,其后成功伐纣灭商,建立了大周王朝。四子周公旦亦有其独特的贡献。
太任作为周文王的母亲及太姒的婆婆,同样也是胎教的先驱者。她生性端正严谨、庄重诚敬,凡事合乎仁义道德才会去做。在时便格外注重自身的行为举止,以避免感知到不良的事物对胎儿产生影响。
太姜作为周太王的后妃则是一位充满智慧的女性。她以身作则教导儿子们品德行为皆无过失深得其夫和家人的尊敬同时也成为了族群中女德的典范妇女们纷纷效仿她的言行这一切都使得周朝初期的景象呈现出一种和谐与繁荣。
由于太姜品德贤正且教子相夫有功,《史记·周本纪》尊称她为“贤妇人”。而“太太”这一词语背后所蕴含的美好历史典故使得这一称呼更加熠熠生辉。